标签:
非法务工中介日均盈利竟上万元


历经五个月的摸排取证调查,位于开发区光伸建材市场的大连冠博中介服务机构终于被开发区公安分局海青派出所取缔。警方在办案中发现,这个不起眼的中介服务机构,专门向外地来连务工人员行骗,在他们的日常账目记录中发现,该非法中介最多时一天可收入2万多元,最少时也有五六千元,平均一天收入上万元。 四处散布虚假招工信息 打开赶集网、58同城网等网站的网页,在求职专栏中都会发现有很多诱人的招聘岗位,月薪都在5000元以上,有的甚至更高。而且,这些信息中都是以公司直招的名义,但所留的电话大都是些个人的手机号。 9月26日,海青派出所刑侦中队经过5个月的摸排调查取证工作,就取缔了一处类似的非法中介机构,他们正是利用在网上免费发布虚假招工信息的便利非法牟利。 海青派出所刑警华东介绍,这些虚假信息都是选择开发区范围内比较知名的大企业,而且给出的待遇十分优厚,许多不明真相的求职者往往冲着这样优厚的待遇便前来应聘,来了就落入陷阱。非法中介机构分工明确调查中警方发现,该非法中介机构具有完整的组织机构。 行骗流程基本为: 组织者作为这个机构的最高阶层基本不露面,往往都是底下的业务员发布虚假招工信息,求职者看到信息后打电话给业务员,业务员便将他们介绍到面试地点,即中介公司。 这时会有几名自诩为招聘企业人力资源部的女子出现,这些女子其实都是中介公司的接待员。在缴纳了140元的体检费和430元钱的保险费后,双方签订了合同,但这份合同其实只是一份委托合同,并不是劳动合同。但由于应聘人员大多不懂劳动法律法规,往往在她们的游说下便草签了协议,而协议中的内容多是为下一步继续行骗做铺垫。有时接待员还会暗中跟求职人员说如果给点好处费的话,可以给安排个好的工种,好处费不确定,一般在1000元左右。 接下来便有司机拉着求职者到所谓的工厂,而所谓的工厂都是些长年招聘的小铸造厂,工作环境极差,而在这些小工厂附近还会有一个接待点,司机首先会把他们拉到这样的接待点,接待点的人会告诉求职者在正式上岗之前需要实习一个阶段。 如果求职者不满意这样的工作环境,接待点的人又会给求职者一个电话或者告诉他们回中介公司找另外一个人解决善后工作。而解决善后服务的人往往是几名彪形大汉,解决的方式大致是,一种是象征性地给返点钱;如果求职者不满意,这些人便面露狰狞,开始动粗;最后一种方式就是调岗,而调岗的工厂也并不是中介公司的关系找的,都是他们从人才市场等场所看到的一些招聘信息,他们只是把这些招工电话提供给求职者,后面的事他们就不管了。 中介行骗身披合法外衣 警方介绍,中介公司为了减少行骗而产生的后续麻烦,他们目标选择的都是外地人,在这样一个组织严密,分工明确的体系下,这些多是些法律意识淡薄,维权意识较差的外地人被折腾得体无完肤,没有精力和经济能力和行骗的人纠缠下去,往往都选择了忍气吞声离开。 另外有的中介公司在工商部门正式注册,允许他们按照营业执照经营范围内的业务开展业务,而且中介机构在一定意义上也为求职人员提供了服务,所以对执法部门来说,有时候处罚起来也力不从心。华东告诉小编,调查难、取证难是困扰民警办案的大问题。 求职者往往被骗得身无分文 在这些被骗的求职者中,有湖南、湖北、贵州、河南以及黑龙江、吉林的,来自河南新乡的23岁的小赵就是一个受骗者。小赵告诉小编,他被骗后连死的心思都有了,当初满腔热忱准备到大连来打拼,但没想到来了就被骗成这样。而像小赵这样被骗得身无分文的人很多很多,警方根据这家中介机构的记录本上记载的人数,从今年5月到案发,至少有上千人被骗,按照这个数据推算的话,涉案金额上百万元。 从9月份开始,开发区警方联合有关职能部门,启动了打击黑中介、劳务诈骗违法犯罪专项行动。目前,已打掉非法职介机构4家,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9人。其中在冠博中介机构一家就抓了14人,这14人现均已被刑事拘留,等待他们的将是法律的制裁。 开发区公安分局副局长迟长海介绍,专项行动中,将重点打击两类违法行为:一是未经合法登记的职介机构通过提供虚假招聘信息,骗取应聘者报名费、伙食费、合同费、培训费等费用;二是经过合法登记却无实际工作岗位可提供的职介机构,介绍求职者到其他非法单位工作以骗取钱财和榨取劳动力。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