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职场突围做回那只菜鸟


核心提示:当熟悉了现在的工作,日复一日地重复会让人陷入惯性和庸常。这时候,职场突围——放下身段,走出熟悉的工作状态,重新get新技能,或许才是你的最佳选择。 当熟悉了现在的工作,日复一日地重复会让人陷入惯性和庸常。这时候,职场突围——放下身段,走出熟悉的工作状态,重新get新技能,或许才是你的最佳选择。 工龄一栏的数字变成两位数的时候,你知道,这份工作已经再熟悉不过了。 熟悉意味着两件事。一是充分的安全感,你清楚整个行业的走势,了解每一个细小环节在整个流程中的作用,知道自己的价值怎样才能得到最大回报,甚至也知道在哪些小小不言的地方允许有些许懈怠。而熟悉的另一面则是日复一日地重复,这样的重复有湮没一切的力量,最终谁都有可能在巨大的惯性中陷入庸常。 当你的职业生涯可以一眼望穿时,是时候规划一条新路了。困局被“大多数人”团团围住 你可以在办公室里看到自己的过去和未来。 新入职的小朋友满脸青涩,一脸崇拜地坐在会议室里等着你带他们上项目。在接受新员工培训的时候,那些年你做过的几个经典案例被HR拿出来反复举例,于是在小朋友们看来,你就是不折不扣的“大咖”。 你也可以预知自己未来20年的样子。无论是晋升路径还是收入水平,只要不出现特别大的闪失,你能够从50多岁的同事身上找到一切线索。甚至是衣着打扮、神情举止、工作状态,以及他们每天惦记的烦心事,于你,都是最可靠的参照系。 但偶尔也会有来自外界的刺激。毕业十年聚会,你听说当年那几个跟着你在学生会刷海报的师弟走上了创业之路,搞的项目是通过手机APP接受预订,在地铁出口配送洗干净的蔬菜——据说他们已经拿到了第三轮投资。还有公司组织的新技术讲座,主讲人是一个以传统眼光看来只能被称为“实习生”的家伙。你惊讶地发现,两个小时里,这个在校大学生讲的内容你竟然一无所知,以至于到了提问环节,你和公司里的“大多数人”只能勉强问些ABC的问题。 你发现自己只能走在“大多数人”走的职业发展道路上:你努力工作,希望在事业上有一番作为,但无非是成为今天老张的样子——他是整个办公室里你最敬佩的人;或者是“千万别像老李那样”,琐碎、无趣,谙于世故,守着老婆孩子别无他想。 前有老张老李,后有追着你“求指教”的小王小刘,于是你坚信自己走在一条无比正确的职业发展道路上,没有一丝一毫的动摇。也许曾经确实遇到过变局,但你选择了周旋,而非突破。破冰抓住跳出舒适圈的契机“这个月我一定要来一次马特焕新”“从明天开始活出自我”……你开始做漫长的准备:花大价钱报个英语口语班,网友收藏夹里有新行业的各类前沿信息,注册会计师考试已经通过了两门,和一切有可能帮到你的朋友轮番恳谈。但所有这些,都不足以让你在临门一脚时鼓起足够的勇气,跳出自己的舒适区。 真正让你下决心发起突围的,很多时候是来自外部的偶然因素。 闺蜜小A一心想做自己的纪录片公司,为此她斥“巨资”报了个EMBA班,希望学习企业管理思路,以及认识一些能在商业上提供资源的朋友。没想到真到了周末要上课的时候,单位领导百般阻挠,设置各种障碍。一气之下,闺蜜辞职了,用她自己的话说,本来还有些舍不得,领导正好帮她下了决心。现在她的公司已经初具规模,作品一部接着一部出现在视频网站上。 健身房的M教练,住地下室,隔三差五和同事出去吃个烤串,喝点啤酒,胸无大志的样子。可突然有一天,他辞职了,因为老板拖欠工资。新工作还是做教练,不过新老板把健身房的私教部承包给了他。于是,他开始四处招兵买马,自己一到周末就参加各种教练技术的培训,还在中医医院拜师学习按摩。现在的他又开始学习一个关于管理的课程。 小F,20岁出头就已经在墨尔本获过厨艺大奖。之后在北京一家五星级酒店的餐厅做厨师。工作稳定、收入丰厚、人缘又好,本来一切都顺利得超乎想象,但忽然有一天,小F决定去伦敦待两年。据说在他们这个行业里,伦敦就是“黄埔军校”,如果你的履历里没有在那里学习、工作过的经历,就永远不会被视为顶级大厨。两年后,他又回到了北京。有了两年在伦敦的特训经历,小F很快成为那家餐厅的主厨,重新调整了菜单,打造起属于自己的美食风格。 举了这些例子无非是想说,他们都实现了在自己职业领域的突围,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惯性,或是转换轨道,或是自我提升,或是找到了实现自我价值的新方式。当某个契机发生时,你能不能鼓起勇气走出自己的舒适区,给自己一个重新起跑的机会,站上新的职业平台?突围做回那个“菜鸟”实习生 最近,一家著名公司招聘新媒体专员,年薪30万,要求是“85后”。下面的评论里一片哀嚎,多是大龄男女在感叹“被歧视”。现实如此,无论是制作图文并茂的微信公众号还是用HTML5技术发布一款小游戏,或者重新剪辑某个视频并弹幕吐槽,这些都是流淌在年轻人血液里的东西。 相反,越是“资深”的职场精英,就越放不下身段——一切技术手段学起来都不难,而那种骨子里的嬉笑怒骂,那种年轻人特有的精神气质是很难模仿的。 进入新领域,准备开始一次新的起跑,首先要做的就是经验归零。这不是比拼工龄长短的时候,在既往经验基础上形成的传统观念,可能正是你新旅途上的拦路虎。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这样的新兴产业里,年龄越大、传统行业里的资历越深,就意味着你身上的包袱越重,辗转腾挪起来就越迟缓。 唯一的出路是把自己还原成一个职场菜鸟,懂得欣赏其他同事并虚心向他们学习,而不是倚老卖老,用旧眼光评价别人这里不对、那里不行。想想当实习生的那段日子,办公室里有谁愿意指点你两句,或者告诉你整体思路需要做方向性调整,你是不是对他们的善意感激不尽,继而反思自己在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那为什么工作了五年、十年之后,再有人和你意见相左时,你会觉得对方是在无事生非,挑战你? 学习的过程需要放下既有经验,但这并不意味着过去的积累毫无意义。当你逐渐熟悉了新的规则、掌握了新的方法之后,过去的职场经验可以帮助你将二者融会贯通起来。新领域有可能是旧经验的提升、扩展、深化,也有可能是把你脑海中已有的知识体系细化,织成一张更密实的知识网络。总之,当你用一个更广阔的视野看待职场的旧经验和新领域时,不仅可以看到一个更大的世界,也可以从这个勇敢突出重围的过程中,寻找到不断突破自我的力量。 中青来源: 人力资源报 (本文版权归作者及三茅人力资源网所有,如需转载或摘录请注明出处!)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