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高薪
都市新蓝领:高薪背后的一声叹息


他们服务城市生活,却常常处于城市圈层边缘;他们付出艰辛劳动,却往往游离于城市福利和社会保障制度之外【焦点关注】都市新蓝领:高薪背后的一声叹息漫画 李法明 日前,某专业信息分类网站发布了《2015年新蓝领女性就业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聚焦一二线城市的新蓝领群体。报告数据显示,一二线城市新蓝领女性的月平均工资(税前工资)达4276元,较2013年的2868元有很大提升。就职位薪资而言,按摩技师职位薪资最高,为6214元,其次是月嫂、育婴师和美甲师。 随着城市劳动力市场的进一步分化,在部分服务行业,新蓝领的薪资一路看涨,如在一线城市,金牌月嫂月薪过万早已不是新闻。然而,这些看似“薪情”不错的都市新蓝领群体,其实有着不为人知的艰辛和无奈。 收入差距大 高薪只是少数 根据该《报告》界定,所谓都市新蓝领,指工作、生活在二线及以上级别城市、为城市日常运转贡献力量的基层工作者,包括月嫂、快递员、保洁员、销售、房产经纪人、保安、美容美发师等职业,也涵盖了部分基层白领。 小编调查发现,虽然新蓝领工资水平整体有所提升,但所谓“高薪”只存在于诸如月嫂这样专业性较强的行业,而且即使在这样的行业中,高薪往往也只属于业务能力突出的少数人。 3月31日,小编来到北京爱侬家政的一家门店,不到20平方米的两间屋子里,挤着20多个等待雇主招工的家政女工。 已经是资深月嫂的徐丽平是这家店的“金字招牌”,她今年50岁,是湖北人。在她给小编展示的个人简历册子里,放满了她在不同雇主家伺候月子的工作照,其中有她和宝宝的照片,也有她与雇主的合影;册子里还展示了她获得的由中华育婴协会等机构颁发的各种证书和奖状。 徐丽平告诉小编,这里的月嫂佣金价格不一,最低级别的新手要价8000元;“金牌”月嫂的价格是12800元;而像她这样既能培训月嫂又能“上一线”的“讲师级”月嫂,佣金是16800元。不过店里能达到这样收入的仅此一人,“金牌”月嫂也只有3位。而同样在这家家政中心工作的育婴嫂和家政工的月薪则在4000元到5000元的水平。 小编采访到的另一家机构的一位月嫂告诉小编,相对于其他工种,月嫂的平均工资水平确实要比普通保姆、育婴嫂以及其他类型的家政工高出很多,不过实际到手的工资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高。“13000元到17000元这样级别的月嫂,工资将近一半是付给中介的推荐费(中介费)。17000元工资实际到手的大约只有1万元。”“而一些新手,月薪8000元左右,扣除推荐费实际到手的也只有四五千元钱。”她说。 工作时间长 休假多成“奢望” 有别于传统的工厂工人、建筑工人等蓝领,新蓝领普遍不再从事重体力劳动,他们或有一技之长,或从事城市运转必不可少的服务性工作,例如家政、导购、快递、美容、维修等。由于工作时间长,休假对于新蓝领们多成一种“奢望”。 在某连锁酒店做保洁的陈阿姨,是河北农村人,家里两个儿子都在外打工,老公生病在家,为补贴家用陈阿姨来京打工多年。她告诉小编,每月只有2~3天休息,且休息时间不固定。“有时候酒店比较忙,仅有的两三天假期也没有了,不好意思向老板请假。” 在北京从事导购工作的小艾告诉小编,她同样渴望能有相对充足的休假时间。 今年18岁的她来自安徽农村,初中毕业后出来打工。现在她在一家饰品店做导购,月薪4000元,每月花费500元用于住宿。 工作一年来,每天早上9点到晚上6点半左右都是小艾的上班时间,在2015年之前小艾一直没有休息日,周六周日也都要上班。“没有加班费,老板说前半年没有假期,半年后每周休一天。”小编获悉,陈阿姨和小艾都没有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公司也没有为其缴纳五险一金。 同样难得休息的还有新蓝领中的快递员。28岁的张宇栋是北京一家快递公司的普通员工,他主要负责海淀几个小区的快递业务。 “周一至周五,早上6点多到公司分货,出库扫描再送货,一直忙到晚上8点左右才能把货送完,9点回公司录入签回单,晚上10点左右才能完工。遇到周末和节假日,大家休息的时候正是购物频繁的时候,也就是我们最忙的时候。”他告诉小编,平均下来每天工作10~15个小时是很正常的事情。 长远发展难 仍是都市过客 新蓝领一年中有超过300天停留在城市,但他们中的多数在城市并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居所;虽然在城市中工作和生活,但他们中的一些人常常因为缺乏基本的社会保障沦为城市“边缘人”。 采访中小编发现,很多新蓝领对于城市生活并没有明确的融入感,长远的职业发展与规划对他们而言更像是奢谈。流动性大已成为都市新蓝领的重要特征。 在吉野家连锁餐饮公司分店做过店长的李亮告诉小编,餐饮行业人员的流动率很高,“我们分店员工流动率保持在50%以上,高的时候能达到80%左右。”也正因为如此,在诸如餐饮的服务行业,新蓝领们很少会和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一般只签订劳务协议。 “这活看起来收入高,但实际上很辛苦。”徐丽平告诉小编,月嫂责任重大,需要承担一定风险。“这一个多月里,不能休息,24小时上班。白天要给母婴做‘辅食’,妈妈和宝宝的保洁等日常起居都得负责”,她说,最难熬的是半夜婴儿哭闹,“孩子一哭,你就得马上起来照看,有时候我基本上一个月的晚上都是穿着衣服休息的。” 说到未来的职业发展,被访的新蓝领们都没有明确的方向。 “啥发展不发展,我们干这行40岁到50岁是黄金年龄,照顾孩子有经验,业务也熟练,过了这个年龄段,干不动了,就只能回老家生活了呗。”徐丽平笑着说。 “没有具体打算,我没别的要求,能挣钱就行,以后肯定还是要回老家的。”保洁员陈阿姨这样描述自己对未来的打算。而小艾谈到自己的职业规划时则说:“先这么干着呗,以后的事以后再说。” 服务于城市生活,却常常是城市圈层中的边缘人群;付出艰辛的劳动,却往往游离于城市福利和社会保障制度之外。“觉得自己像大城市中的一个过客”,小艾这样形容自己打工的心理感受。(小编 兰德华)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更多精彩请看翩翩君子个人主页:http://www.hrloo.com/home/1093166-1 (本文版权归作者及三茅人力资源网所有,如需转载或摘录请注明出处!)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