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保网 0571-22931819

想象一下月薪3000会如何?如果你也在底层生活过

2017-06-11 08:00:02 无忧保
有一天微信里跟闺蜜闲聊,她说其实北京的房价并不贵。如果房价低的话,大家赚到200万就可以不工作了,买个基金一年的收益有10来万,而老家公务员的月薪才3000,所以北京房价不能低。留在老家做公务员的那些同学,可能和我们一样读完了重点大学的硕士。我想象了一下月薪3000的生活,再也不抱怨现在工作内容无聊,生活没有high点了。我的父辈,也是月薪3000那一波人。我爸爸从70年代开始就在现在的煤炭国有企业工作,兢兢业业大半辈子,所得收入不过是维持一家人的温饱。我的姨父月入过万,在家乡小城算是高薪了,可是要每天在几百米深的煤矿井下待上10个小时。我童年生活的乡下,人们大多没有固定的收入。年轻一些的男性,就去城里的建筑工地打工,或者做点小生意。我的外公,年轻时候打仗去过台湾,后来又回大陆,参加过开国大典,可是最终又回到家乡娶了我的外婆,当了一辈子的农民。我与外公在乡下共处的那些岁月,是90年代,那时候外公已经是70来岁的老人了,他仍然经营着加工面条的生意,我读小学的那几年用的演算纸,都是挂面包装纸。到了春天外公还会买些竹子回来,做五颜六色的风筝卖给村里的孩子们。而我四岁的时候,外公就开始教我背唐诗宋词,老家的堂屋有几幅山水画,每天看着画上那些隐在大山深处苍茫的小径,脑子里浮现的就是“远上寒山石径斜”这样的诗句。由于被父母保护得很好,也因为从小热爱文学的缘故,我念大学之前,脑子里几乎没有“阶层”的概念。念大学之后因为得到舅舅和舅妈切实的照顾,工作和生活也没有真正的窘迫过,对此我非常感恩我的家人。纵然我现在已经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想去哪里玩买一张机票就去了,可那些在社会底层的生活经历,也一定在我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一种是挥之不去的断裂感,另一种是根植于内心悲天悯人的情怀。前几天读蔡崇达的《皮囊》,非常感动我。在这个80后90后拼逼格的浮华时代,很少看到年轻作家这么质朴的文字,并且他在书里不厌其烦地讲述他的阿太,父亲的病,母亲建房子的执念,亲人的亡故。那些根植于泥土的气息,和朴素而高贵的灵魂,深深的打动我。也许是在底层生活过,亲身感受过亲人的那些困窘无奈,命运的波澜,才能感受到文字里面催人泪下的情感力量。有一段时间我特别想离开北京这个大都会,回到乡下过一段日子。其实每次回到童年的那个村庄我都会悄悄地流泪。因为那是我的精神家园,而它还在那里,却永远的消失了。村子里曾经住着我的外公,现在村外的后山上埋着我的外公,我现在依然无法释怀他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90年代的村庄常常会停电,那些夜晚看到的闪亮星辰,永远照耀着后来生活在大都市里的我,孤独的灵魂。如果你也在底层生活过,也许你会明白我,那些梦想与思念的来路。可是为什么我已经无法想象月薪3000的生活,那不正是我的祖辈、父辈劳碌一生的平凡岁月么?曾经我觉得那样的日子看不到未来,可是未来是什么呢?走出童年的村庄,走到大都市,走到国外,走出地球去见外星人嘛?年初的时候我在云南旅行,心里还计划着去台湾和欧洲,可是旅行到第6天,心里被一种力量击溃,那种“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的冲动也好像不再吸引我。好几年前,我在学校里念研究生,“财富自由”的概念已经悄悄在心里萌芽。虽然现在依然没有实现,可是小生意做得最好的时候一天的净利润就有过3000块,我并没有因此长久的开心过。也许我还没有找到那个”引爆点“,没有真正过上理想的生活。只是,不管未来境遇如何,我都希望温暖与自由,会一直在。来源于:卓博

标签: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

个人社保网 全国统一客服专线: 0571-22931819

//staticpc.shebao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