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导读】农民赖以生存的就是家里的那些地,种粮食来卖钱生存,如果农民老了之后地也没了应该怎么生存呢?农村养老保险是不是能领取呢?大家都知道,我国户籍把全国人口按照城镇和农村进行了划分,而这两种体系下的社会保障制度特别是养老制度有很大的差异。城市人口除了享受退休金和社区的各种养老福利外,有的居民还有住房出租,这也是养老的重要保障;而农村居民享有承包地和宅基地,养老主要靠儿女。但是,这些年,国家对于农村的养老扶持力度在不断的加大。2017年,农村地区的养老将发生以下变化。
农民工养老问题,一直是大家的心事,今天,农民工养老迎来了好消息,针对农民工工资较低,养老保险缴费难这一原因,政府下调了农民工养老保险的缴费比率。
用人单位从原来工资的20%下调到12%,农民工自身从原来工资的8%调整为4%至8%,可以根据本人收入合理确定,之前一直参保的农民工也可以按照这个比率进行调整。
养老保险金还可以继承,参保的农民工死后养老保险没有领取完的,个人的储存额度或余额中个人缴纳的部分将会一次性支付给法定继承人,不让参保人受到损失。
这两年,失地农民也能够领取养老保险了,由于国家在农村地区有很多的规划建设的项目,企业也在农村会有一些发展和建设的需要,需要占用农民土地的,协商好补偿事宜后,农民就会把土地交出,但是,他们的生活来源也就没有了保障,为了保障他们最基本的生活,失地农民可以按照城镇居民的标准缴纳养老保险,然后达到年龄后,每个月领取和城镇职工一样的养老金。
一次性补缴的养老保险最高每月可得1300元,只要男满45岁,女满40岁即可进行养老保险补缴,但一次最多只能补缴10年,需缴纳62952元,而男满60岁女满55岁则可以一次性补缴15年,需缴纳94428元。
到法定年龄后,根据各地情况每月可领取800-1300元的农村养老保险,若每月1300元,则需6年回本若每月800元,则需9.8年回本。
农民工养老保险参保率为何这么低?与企业不规范的用工方式有关,政府监管不到位也是导致农民工参保率低的重要因素之一。
另外从观念上来讲,早早离开故土的这一人群大多还抱着回原籍领低保、在老家养老等观念,对参加社保缺少热情。
养老保险缴费最低年限为15年,由于农民工工作流动性大,很难持续在一个地方缴费,再加上转移手续较为繁琐,不少农民工在外出务工前有参加新农保,但进入城市就业之后,会出现新农保断缴而又未在新就业单位缴纳社保的情况。
目前的养老保险制度统筹层次较低,基本只在省内统筹,对于农民工这样的高流动性群体来说,缴费需满15年是个巨大的挑战。
小编觉得应该建立全国层面的养老保险流转机制,通过增加农村养老保险流转的顺畅性,让农民无论在何处打工也都能享有养老保险金账户。
多数人觉得“养老不就是靠儿嘛”,在农村,养儿防老是一种观念,养老可不就是靠儿嘛,80.90这一代独生子女们,你们真的很辛苦,在农村有需要赡养的父母亲,城市里有自己的下一代孩子。
作为与改革开放同行的第一代独生子女,曾经是令人羡慕的对象,所有的宠爱都是一个人的,可是当父母渐老,养老问题日益加剧,一个子女如何照顾两个长者乃至上一代的四个长者成为许多家庭面临的难题。
山区农村老人家庭养老的问题严重,困难大,农村老人一旦丧失劳动能力后,他们大多没有生活来源,依靠子女救济和国家发放养老金生活,寂寞疾病时刻困扰着很多老人。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保安服务总公司海淀分公司副经理朱良玉认为,关注留守老人是迫在眉睫的任务。他表示,留守儿童长大了会想办法离开村庄,留守妇女会想办法跟随丈夫外出,即便留守也能实现自我照顾。而老人就不同了,他们中的不少人可能会老无所依。朱良玉建议提高60岁以上农民的基础养老金标准。
朱良玉说,调查显示,农村留守老人面临的首先是生存困难,其次是疾病痛苦,之后是情感问题。“要解决三个问题:让留守老人不饿死,不病死,不寂寞死。”
朱良玉建议,提高农村老人养老待遇,加大乡村养老公寓建设,让更多的老人集中居住,推进探索居家养老、医养结合新路径,缓解当前农村的养老和医疗矛盾,创新管理模式,提高服务质量,让老年人安享晚年。
2014年开始,国家对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升到每人每月70元。不少省份年满60岁以上的老人,基础养老金能达到100元左右。从目前情况看,随着物价水平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每人每月100元这个保障水平还是偏低的。企业退休人员退休金每年有10%左右的增长,农村老人却没有。因此,朱良玉建议提高60岁以上农民的基础养老金标准。
以上就是关于农村失地农民可以一次性补缴养老保险,每个月都能领取养老保险金的相关消息。最后,小编想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写了那么多,落到现实的每一个独生子女家庭,能做的其实还是多从自身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