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早报:杭州今元嘉和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是经过杭州工商局注册,注册资本500万元,为正规的法人企业。专注为全国个人提供社保代缴、公积金代缴等服务。
目前很多保险公司已经推出线上便捷投保的模式,客户在PC或手机上即可完成投保,方便、简单、快捷。但在这个过程往往会造成另外一个问题的出现:【健康告知】问卷会被忽视。
或许会有人说:健康告知没有什么大问题啊,即便是以后可能会产生理赔纠纷,那打官司不就好了嘛,再说了不是保险法上有个【两年不可抗辩】吗?两年内保险公司没发现我身体就问题不就完事了?
要知道,保险法中的【不可抗辩条款】并非尚方宝剑,最大诚信原则是整个保险合同订立的基础,如果存在故意欺满,两年不可抗辩也是不起作用的,一切要在合法的基础上才行。也别听一些号称“保险老司机”的忽悠,未来若发生理赔纠纷,可是你自己的事,跟他可没太大关系。
下面就来说说,为什么要如实填写健康告知,以及未如实填写可能面临什么后果。
一、法律依据
《保险法》第五条规定:“保险活动当事人行使权力、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
这就是在保险中通常所说的:“最大诚信原则”
【最大诚信原则】体现为【告知】和【说明】。
1.对保险公司而言:保险公司要履行“说明”义务
保险公司作为保险合同的拟定者,对于合同条款有更多的决定权和解释权,如果不把合同的条款清晰地告诉投保人,那么投保人也很难判断自己是否适合购买该款产品,以及以什么样的条件来购买保险。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保险公司或者其代理人,就必须把保险责任、除外责任以及注意事项全部告诉投保人,并且就除外责任部分,必须着重讲解,以致投保人清楚明了。
保险人履行【说明】义务的方式有两种:明确列明和明确说明。在国际保险市场上,一般只要求保险人做到明确列明保险合同的主要内容。我国则对保险公司履行说明义务的方式采用明确列明和明确说明相结合的方式,要求保险人对合同的主要条款,尤其是免责条款不仅要明确列明,还要明确说明。
意思是:如果保险公司或者其代理人就免责条款并没有做【明确说明】的,则可以视该条款无效,但合同有效。
2.对投保人而言:投保人要履行“告知”义务
对被保险人的健康状况,投保人是最为熟悉的,如果在订立合同时,投保人不把被保险人的风险状况,以及影响保险公司承保的关于被保险人的重要事实和因素真实可靠、毫无保留地告诉保险公司,那么,保险公司很难判断是否能够接受投保、以什么样的方式接受投保。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投保人需要将被保险人的实际健康状况、就诊记录、体检结果等告知保险公司或者其代理人,体现在投保操作中,就是如实填写【健康告知书】
在《保险法》第二章 保险合同 第十六条
投保人故意或者因过失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足以影响保险人决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险费率的,保险人有权解除保险合同。
有的同学会说:下面不还有一条吗?
“自合同成立之日起超过二年的,保险人不得解除合同。。。。”
(这就是上面提过的“两年不可抗辩条款”,具体的解释说明我在下面的第三部分会详细说)
二、保险公司为什么要求投保人如实告知?
我们购买保险,是为了做风险转嫁。
而保险公司也并非是慈善组织,并不是所有的投保都会无条件接受。在接受投保申请时,会对被保险人的风险做评定,然后决定是否承保、以什么条件承保。
用风险管理来解释保险公司的行为:
1、第一步-风险识别:
接受投保申请时,要求填写【健康告知问卷】,其中涉及到的信息有:MBI指数(身高、体重比),是否有发生过某些疾病,是否有过某些症状,过往的就诊记录、体检结果,以及职业类别、收入状况等。
2、第二步-风险评估:
对于收集的信息,通过具有医学专业知识的人员就相关信息做核保,并考量其是否对被保险人未来的健康状况有直接或间接影响,是否存在逆选择的倾向。
3、第三步-风险规避、损失控制:
对于核保结果达不到承保标准的人群,会选择适用的风险管理对策进行保险公司的【风险转移】,例如:除外承保、加费承保、拒保。
三、未如实告知有什么后果?
我们先来说说出现“不如实告知”的情况一般都有哪些?因为每种不同情况下的不如实告知都会导致不同的处理结果。
1、投保人自己的故意行为:
(1)故意隐瞒病情投保,且投保两年内申请理赔的——拒赔且不退还保费
(2)故意隐瞒病情投保,超过两年申请理赔的。
2009年保险法修改生效的这个不可抗辩条款是非常有利投保人的条款,对促进中国保险行业发展有深远的意义。但是两年不可抗辩期条款,也绝不是带病投保的利器,并不是只要熬过了2年就万事大吉了,如果存在故意欺瞒,甚至构成欺诈,两年不可抗辩也是不起作用的,要在合法的基础上才行。
那到底哪种情况才适用“两年不可抗辩期”条款呢?
这里面首先要明确两个概念,以重大疾病保险为例,告知的内容或者疾病(简称A)与合同条款中规定的重大疾病(简称B)是有区别的。A往往是一些轻微的疾病或者症状。B则是重大疾病,许多重疾离死亡不远了。只有发生B时,保险才会赔付。
比如乙肝病毒携带属于A,而肝癌晚期属于B。如果不能理解上述概念的区别,就很难理解下面的几种情况。 然后要区分三种情况:
1、 A没有告知,不管是什么原因没有告知,有些小病、症状或者不良生活习惯慢慢演化为B。只要确诊B时即保险事故发生时离合同成立已经过了两年,肯定要赔。 立法规定已经很明确,这种情况下,法律和保险业界争议并不大。
2、 A没有如实告知,但实际上投保时被保险人已经有B了。患有B表明保险事故在投保时已经发生。患有这类重大疾病,不可能不治疗,投保人基本心知肚明。其故意的心态比较明显,这种情况就不能机械适用两年抗辩期了,否则就是变相鼓励恶意骗保行为。
3、 A没有告知,在合同成立两年之内发生B,通常情况下保险公司会拒赔并解除合同。但有的投保人基于各种原因,会拖延到两年后去理赔。比如2016年8月1日投保,而2017年1月1日发现患有B,治疗半年被保险人死亡。家属早就拿了相关的诊断材料,但一直等到2018年8月1日之后再去提交给保险公司要求理赔,希望适用两年不可抗辩期条款。 在这种情况下,投保人不诚信也是比较明显的。另外保险合同中往往约定在保险事故发生后多少天应提供理赔材料,故意拖延提交理赔材料,也是违反合同约定的。一般情况下,这种情况下的保险理赔难以得到支持。
2、因为投保人的过失导致的未如实告知
投保人因重大过失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对保险事故的发生有严重影响的,保险人对于合同解除前发生的保险事故,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但应当退还保险费。
通俗的说就是:拒赔,但退还你的保费
(1)很多客户是自己也搞不清楚自己的病史,或搞不清楚自己的疾病的。
(2)互联网投保,很容易忽略告知问题。线上投保链接呈现的内容往往都比较简单,目的是让投保人方便、快捷投保。而稍微不注意则会忽略要做告知,或者是自身没有保险专业常识,看不明白告知询问的问题,以至于带病投保、次标准体投保。
3、由于保险销售人员急功近利,销售误导:
这里就不得不先诟病一下目前中国的保险销售制度-“代理人制”,700多万代理人支撑了中国高速的保费增长,但是弊端也是很明显的,在这种制度下,保险代理人不属于保险公司的员工,生存要靠销售佣金。许多代理人入行,往往是利用完朋友圈资源后就无以为继。这样残酷的生存环境,导致为了签单成功,没有尽职尽责地介绍保险合同中的一些关键问题,提示相关的风险。
很多情况下保险代理人为了做业务提佣金,没有向客户提示【健康告知书】的重要性,或者跟客户说我回去帮你填,或者说不要填有某种疾病否则通不过核保或者要费率上浮。很多投保人很天真地享受“顾客是上帝”的感觉任由业务员帮他勾选“无”,最后理赔被拒,诉讼也很难。因为投保人无法讲清楚当时是他自己真实的意思表示,还是业务员乱填的,尤其是投保人在合同底部往往都手写好“我完全清楚了解了保险合同,***”等字样。
这一点,保险业远不如银行的理财产品,因为银行理财产品签署时规定要有录音录像,有时能够证明签约过程。
总结与思考:
虽然有两年不可抗辩期条款的保护,但小编还是建议投保人尽到如实告知义务,不要带病投保。理由如下:
1、 许多疾病,如果有明显征兆再去投保,不到两年期满保险事故极有可能就会发生。疾病不是你想控制就控制的。
2、 许多保险公司,卖给你投保人的只是一年期的重疾险,第二年根据风险再决定是否续保。一年期的保险,两年不可抗辩期相当于被架空。
3、如果保险公司发现越来越多的不实告知行为,未来一定会想办法增加核保要求和投保限制,甚至会提高费率。归根结底还是不利于消费者的。
所以小编的理解是:诚信,是一切商业行为的基石,保持诚信会极大地降低整个社会的交易成本。我们保险的目的还是为了预防未来未知的风险,为了让保险能够更好地发挥本来应有的作用,请保险人【明确说明】,请被保险人【如实告知】。
无忧保采用专业的云+SaaS技术,推出“互联网+个人社保”的个体社保产品。用户只需要关注无忧保微信号,即可在线进行个人社保、公积金缴纳咨询等业务。了解详情请咨询: 4001118900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