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社保案例早报:一个人从出生到就业,再到退休,这辈子都离不开与人力社保局打交道。永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工作人员经常戏称,他们的业务包含了“人的一生”,生老病死的各种福利待遇,以及就业培训、就业政策、人才引进等民生政策,都需要到人力社保局办理。
永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曹法余介绍,今年,该局下属的社保处、医保处、农保处、合医办整合成立永康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并与就业处、劳动监察大队、仲裁院、档案信息中心一并迁入新竣工的人力社保服务中心,以一流环境、一流队伍、一流管理,推进落实“记录一生、保障一生、服务一生”,让百姓生有所育、病有所医、伤有所帮、老有所养、死有所恤。
社会保障:
美好生活的“保护伞”
永康的章爷爷一家共有6口人。章爷爷今年76岁,20岁参加工作,退休已经10余年,参保近40年;老伴董奶奶今年67岁,从未参加过工作,一直在家相夫教子;儿子大学毕业后一直在企业上班,最近工作时不小心受工伤,在家休养;儿媳妇刚生完二胎,在家休哺乳假;大孙子刚刚上小学,吃穿用度开销大;小孙子出生3个月时,被确诊患有先天性心脏病。
本以为这样的家庭生活应该捉襟见肘,然而当小编走进章爷爷家,发现一家人其乐融融。采访之后,小编恍然大悟:原来他们家人人都有“保护伞”———章爷爷工龄长,每月都有一笔可观的企业职工退休金;董奶奶虽然没参加过职工养老保险,但得益于国家好政策,及时参加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被征地养老保险,后又进行失地转社保,每月也有固定收入;儿子虽然受伤在家养伤,但是由于单位参保了工伤保险,医疗费、误工补贴、营养费都有报销与补助;媳妇参加了生育险,报销了一大笔钱;小孙子一出生就可享受城乡居民医保,所患的心脏病也一次性手术成功,手术费由城乡居民医保与民政救助报销了大部分。
“多亏全家人参加了社保,正因为有了这个‘保护伞’,我们才有现在的好生活。虽然烦琐事比较多,但至少没有因病致穷。”章爷爷感慨道。
职工参保福利好
多缴长缴领更高
此外了解到,永康市社保局今年7月中旬完成调资工作。章爷爷上个月月底的退休工资调整到4241元,比去年多了253元。“这13年来,每年都在涨工资,而且我的工龄长,以前在单位缴纳社保的基数高,现在,我每个月的工资比和我同岁、拥有21年工龄的胡大爷高1101元。”章爷爷说。
永康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局长方钦介绍,社保政策历来鼓励多缴多得、长缴多得。就以今年的调资文件来看,除每人每月定额增加的金额外,缴费15年以下(含15年),月基本养老金增加1.5元;缴费15年以上,月基本养老金增加3.5元。相较去年的调资规定,退休金调整明显更倾向于缴费年限挂钩调整,即缴费年限越长,调整金额相应越多。而章爷爷缴费长达40年,领取的退休金自然就高了。
居保失地同时领
失地还能转社保
董奶奶也开心地透露了“家底”。她说,自己每个月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比同村的同龄人胡奶奶要多86元。“为什么我的养老金更高,你知道原因吗?”董奶奶说,平时大家也经常讨论这个问题,但谁也不知道为什么。
经了解发现,董奶奶参保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时,缴费为900元/年的档次,而胡奶奶只参保了100元/年的档次。同时,由于村里的地被国土资源管理局统一征走了,董奶奶于2015年12月份参加了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缴纳4248元,之前每个月能领取429元。2016年,董奶奶办理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转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补足了53128元保险费。现在,董奶奶一个月也能领1632元了!
董奶奶乐呵呵地说:“我一辈子没上过班,没想到还能领退休工资。平时带着大孙子出去买买玩具和零食,过年给晚辈们包包红包。”
生育保险:
让宝妈更有勇气拥抱二胎
“如果不考虑养孩子的费用,光按生宝宝的费用来算,还有钱赚呢!”章爷爷的儿媳妇李女士怀抱着二宝,打趣道。
李女士二胎顺产,共花费医药费6000元。单位给她参保了生育保险,保费由用人单位按照职工工资总额不超过0.5%的比例缴纳,个人不缴费。
参保后,产妇不光有医药费补贴,还有产假工资可领。这不,前段时间,她一次性领取了生育医药费以及生育津贴1万余元。这个生育津贴,其实就是产假工资。近5年来,永康生育保险覆盖面越来越广,享受待遇人员增加,费率降低,待遇提高。
目前,永康已有8万多名女性参加了生育保险,人均领取补贴已破万。今年截至8月底,共有2001人次享受生育保险待遇,人均领取10266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677元。
身患大病莫惊慌
医疗保险扛重担
二宝出生后,城乡医疗保险也解决了章爷爷一家的后顾之忧。
章爷爷家的二宝今年3月份出生,3个月体检时被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好在,随着居民医保政策深入实施,以及中途参保政策的开放,新生儿落地即可享受居民医保政策。
7月份,二宝在浙江省儿童医院做了先天心脏病修补手术,一共花费5.8万元。因为享受了城乡居民医保儿童两病的优惠政策,报销近3.8万元,加上民政救助报销,最后,将近6万元的开销,章爷爷一家实际只需要开支不到6000元,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一家人直夸城乡居民医保政策好。
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城乡居民保险正是坚持十多年如一日的雪中送炭。特别是近5年来,永康市城乡居民医保制度不断巩固发展提升,以改革回应关切,用实干诠释初心,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基本形成百姓得实惠、政府得民心、医疗得发展、基金可持续的良好格局。
2004年,永康市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后更名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于2013年划归人力社保部门纳入“大社保”统一管理。城乡居民医保缴费标准从人均500元提高到目前的800元,其中,财政补贴从350元提高到560元,城乡居民参保率稳定在98%以上。全市医保基金支出从2.15亿元增加到去年的3.9亿元,永康本市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从71.8%提高到76.1%,住院均次补偿额从4315元提高到4880元,有效减轻了参保人员的医疗费用负担。
为进一步缓解大病患者的经济负担,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2015年,永康市推出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所有参加城乡居民医保的人员不需另行缴费均可享受政策。经基本医保报销后,对超过起付标准的大额医疗费用由大病医保基金予以二次报销。在此基础上,对参保人员定期组织健康检查,对重点人群试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5年来,居民医保基金共支付体检费、签约服务费超过3000万元。
为方便群众缴费参保、享受待遇,从2014年起,永康市对参保的城乡居民分批换发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卡,全市社保卡换发已超60万张,基本做到人手一卡。目前,不仅在金华市内,而且在浙江省内联网医院,甚至在跨省定点医院,已实现异地就医出院凭卡即时结算,减少医疗费用报销的来回奔波。
近年来,永康市不断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实现医保智能监管全覆盖,并依托信息化手段,对医疗行为“事前提示、事中监控、事后处理”。今年,“最多跑一次”改革更是持续发力,医保待遇稳步提升,城乡居民的获得感、满意度节节攀升。
工伤保险与你风雨同舟
“有了工伤保险,躺在病床上就能报销医药费,还能享受保障基本生活的待遇。出院后,我也能安心在家养伤。”
1个多月前,章爷爷的儿子小章在企业操作机器时,手指不慎卷入机器,造成右手中指冲压伤,共花费医药费6000多元。最后,小章没有垫付一分钱,就出院了。
小章的伤残等级鉴定为十级,他还领到了一次性伤残补助近1.8万元,以及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9397.5元。这得益于工伤报销“零次跑”。
永康是工业大市,外来务工人员多,发生工伤的人数相对较多。今年实施“最多跑一次”改革以来,永康人社局打破报销门槛,由工伤定点医疗机构与用人单位签订医疗协议,开通工伤“绿色通道”,让工伤病人在最短时间获得最有效的救治。社保部门与各工伤定点医疗机构签订工伤保险医疗服务协议,规范医疗行为,确保信息互通和真实。工伤病人的医药费用由工伤定点医疗机构与社保部门直接结算,用人单位或工伤病人从救治开始至康复出院,无须支付工伤医药费及办理报销手续。
今年以来,已有6379人次工伤人员受益,报销金额超过6614万元。永康工伤保险医药费报销“零次跑”模式获得了金华市社保局的肯定,要求其他县市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契机,学习永康经验。
致富十年功,工伤一日穷。对于不少永康企业主来说,都有切肤之痛。确实,如果没有参加工伤保险,发生工伤,企业都会产生一定损失。因此,参加工伤保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永康市从1996年开始工伤保险制度的改革探索,已陪伴企业和劳动者走过20多年风雨历程。2013年9月,永康还出台了《永康市建设施工企业从业人员参加工伤保险实施办法》,针对建筑行业人员流动性大、容易发生工伤的情况,以整个建筑项目为参保对象。同时,基于建筑工人年纪普遍偏大的情况,放宽了参保人员年龄限制,为建筑业职工筑就一道“安全网”。
截至目前,永康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已发展到22万人,工伤保险制度在保障劳动者权益、分散用人单位风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外地创业者无法自己缴纳个人社保?离职跳槽者生怕社保断缴无法买房?自由职业者又怕因为没社保孩子上学受影响?这些问题无忧保统统给你解决,只需手机3分钟操作,保你社保不断缴,让你生活有依靠!
详情请咨询4001118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