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保网 0571-22931819

中国人寿投资滴滴:营造场景比卖保险重要

2017-10-16 08:00:02 无忧保

  无忧保早报:无忧保隶属杭州今元嘉和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是业界权威的个体社保自助缴纳平台,为个体用户提供专业的社保和公积金在线缴纳服务,全面开启中国个体社保自由缴时代。

  中国人寿投资滴滴:营造场景比卖保险重要 小编为您提供最新中国人寿投资滴滴相关资讯查询

  通过互联网卖保险在无形中营造了“适宜”的场景,而将互联网定义为一个渠道未免太过普通,互联网更大意义上是一个崭新的场景。

  近期,资本愈发对专车领域表现出青睐。

  滴滴出行于6月13日宣布获得中国人寿超6亿美元战略投资。此次投资由中国人寿旗下国寿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牵头完成,投资方式包括3亿美元股权投资及20亿元人民币的长期债券投资。

  滴滴出行总裁柳青表示,中国人寿是中国保险行业的领导者,也是金融行业创新发展的开拓者。滴滴与中国人寿的战略合作将为双方带来长远的价值。

  事实上,除去资本层面合作之外,滴滴出行还将和中国人寿在保险、综合金融服务、市场开发、企业用车等方面进行业务模式创新探索。此外,双方还将共同探索境内外移动出行及相关领域的投资机会。

  可以预见,一场“互联网+金融”的游戏又将再次上演。

  中国人寿:瞄上滴滴庞大用户群

  作为中国最大的国有商业保险集团,中国人寿的业务范围全面涵盖寿险、财产险、养老保险、资产管理、另类投资、海外业务等多个领域。2015年全年,中国人寿营业收入达5113.67亿元,同期净利润高达346.99亿元。那么,中国人寿到底“瞄上”了滴滴什么?

  翻看滴滴的“履历”或许可以找到答案。目前滴滴出行日完成订单超过1400万;在最新一轮融资中,滴滴的估值达到250亿美元左右。成立四年,滴滴已拥有注册用户近3亿,注册司机超过1400万,服务涵盖出租车、专车、快车、顺风车、代驾、巴士、试驾等多个垂直领域。根据CNNIC的数据显示,滴滴专车在国内专车行业中已占据87.2%的市场份额。在顺风车、代驾、试驾等垂直领域,滴滴都处于市场领导地位,其已成为中国以及全球最大的移动出行平台。

  速途研究院院长丁道师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小编采访时表示,理想状态中,滴滴在一天中都将涵盖几千万人的出行量。这对中国任何一个保险公司来说都是巨大的“蛋糕”。中国人寿的意图并非单纯通过投资来获取收益,而是希望把滴滴用户转化为中国人寿保险的用户。“今后很可能出现的状况是,滴滴出行的保险业务将交由中国人寿来处理。”

  亿欧网创始人黄渊普认为,滴滴与中国人寿的合作更多是二者之间的资源共享。平时人们乘坐高铁、飞机等交通工具,都会有航空意外险之类的选项。而从频次来说,人们乘坐滴滴出行的频率远远大于乘坐飞机和铁路。因此,滴滴带给中国人寿巨大的市场规模。此外,滴滴现在着力于日常出行领域,若今后转向长途客运等领域,就可以为保险业带来更大的市场空间。

  “总之,商业利益是最大的驱动力。”黄渊普对《中国产经新闻》小编说道。

  滴滴:顺势而为“迎合”监管

  从成立至今,滴滴获得的投资不少 。投资人背景也可以用多元化形容。

  比如“国家队”阵容的中投、招商银行、中信产业基金、中信资本、中金甲子等机构;和外资苹果合作,将投资用于发展滴滴的技术,包括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方面,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电商巨头阿里巴巴也看中了滴滴的前景。根据阿里巴巴2015财年年报显示,阿里巴巴准备联手蚂蚁金服再投滴滴快的4亿美元。在年报里阿里巴巴表示,自本次年度报告之日起,已承诺再投资2亿美元,蚂蚁金服也追加2亿美元投资滴滴出行,并获得滴滴出行的优先股。由此,阿里巴巴集团已累计投资滴滴出行25亿美元。

  而在中国人寿投资滴滴之前,中国平安于去年7月便凭借旗下的创新投资基金先行入局。据媒体报道,同年10月,平安产险上海分公司又与滴滴出行合作推出“滴滴平台司乘意外综合险”。该保险产品覆盖滴滴专车、快车、顺风车、巴士等,对行驶过程中乘客和司机提供保险保障。

  纵观滴滴的发展历程,不仅是一部融资史,也是一部烧钱史。有评论指出,“滴滴这家企业很有意思:不挣钱,但很值钱;不合法,但有市场,尚未找到明确盈利模式,创业公司中烧钱最多的一个,总是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

  “滴滴未来发展需要大量的钱,小公司投不起,现在已经是寡头间的游戏了,投资滴滴的都是顶级巨头。而就滴滴本身来说,应该并不会特别在意投资人是国资、民资或海外资本。”丁道师表示。

  不过,考虑到专车的合法合规性,以及不容忽视的安全问题,滴滴、Uber等专车企业也有原始动力在保险上下功夫。

  比如,今年1月滴滴正式宣布成立安全管理委员会。随后5月又正式上线人车不符投诉功能,开通了专门投诉渠道提高安全保障。从事前司机和车辆的准入审核、到事中的司机管控、再到事后的保险赔付等,形成一系列硬性措施。此外,一键报警、隐私号码保护和人脸识别系统等功能也在陆续上线。

  另一专车巨头Uber则与太平财险推出了乘客意外险。神州与Uber类似,表示一旦发生事故,乘客也将获得相应的理赔和法律保障。

  有分析指出,从出行安全和用户体验优化的角度出发,滴滴和中国人寿合作也是为了促进自身安全标准的升级。

  保险+互联网:基于场景抓取用户

  无疑,滴滴与中国人寿的合作建立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之上。而跳出这个框架,纵观行业格局,发现一股浪潮正在袭来,即有大量的互联网企业开始与保险公司进行合作。

  互联网巨头百度就已经开始行动了。6月7日,太平洋保险旗下子公司太平洋产险与百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发起设立新的互联网保险公司。未来,新公司将聚焦于汽车保险及相关服务,致力于成为国内首家真正基于大数据的科技型互联网汽车保险公司。据悉,新公司将深度融合股东双方的优势资源,重点打造“差异化、创新型的汽车保险产品”、“数字化的客户体验”、“可持续的成本优势”这三大核心竞争力。

  百度并非个例。数据显示,去年超过30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宣布发起成立互联网保险企业。2015年,互联网保险保费收入高达2234亿元,比2011年增长近69倍。

  而据蚂蚁金服保险与CBNData发布的首份互联网保民报告也显示,截至今年3月,购买互联网保险服务的用户已超过3.3亿,同比增长42.5%。在传统保险公司趋稳的同时,基于互联网消费场景的保险产品也遍地开花,包括退货险、盗号险、运费险等模式。

  黄渊普指出,通过互联网卖保险在无形中营造了“适宜”的场景。比如专车与保险相结合的模式中,消费者在出行的同时自然而然就会联想到安全问题,保险问题。因此,将互联网定义为一个渠道未免太过普通,互联网更大意义上是一个崭新的场景。

  对此蚂蚁金服保险数据实验室分析师汤国权认为,蓬勃生长的互联网消费激发更多的保险需求,并带来增量;保险切入消费场景,提升互联网消费活力,用户需求敢于进一步释放。

  有人认为,互联网+保险带来了模式的创新,但丁道师却认为,不应该太拘泥于模式。“因为从模式本身来说,共享经济模式在十几年前就已经存在了。只是当时受制于落后的互联网发展和落后的移动终端设备而无法得以开展。近几年兴起的互联网模式和理念并不是新东西,只是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让互联网与其他行业的结合得以批量化、标准化地扩大。

  尽管这种模式本身并没有创新之处,但通过合作,仍可以将保险、电商、搜索等企业的业务量做大,通过与互联网企业结合的方式,再因地制宜地为用户推荐相匹配的业务。”丁道师说道。

 

  买房,摇号,落户,孩子入学都受社保影响,无忧保作为业界领先的个体社保自助缴纳平台推出全国社保代缴服务,保你社保不断缴。了解详情请咨询: 4001118900

标签:   保险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

个人社保网 全国统一客服专线: 0571-22931819

//staticpc.shebao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