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部门正在酝酿条件成熟时延长法定退休年龄,有可能女职工从2010年开始,男职工从2015年开始,采取‘小步渐进’的方式,每3年延迟1岁,逐步将法定退休年龄提高到65岁。”对于保险从业人员来说,这个话题是一直期望跟客户去沟通的,但是通常被拒之门外。我们先看一则冷幽默:老王跟老李一起来到天堂。老王非常惊讶地发现:自己住的是简易标准间,对面的老李却住着豪华套房;老王每天要自己洗衣服,自己做饭,而老李有专人服务, 吃的比他好,穿的也比他漂亮。老王很生气,去上帝那里投诉:为什么都是一样的人?差距却那么大?为什么我们俩都是一起进来的,而享受到的待遇却有天壤之别?上帝沉默了一会说:“那没办法,因为老李是自费,你是社保。”
看上去有冷,但没办法,这是事实。
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4年透露的数字,我国当前社保亏空的数字是2.5万亿元,而按照中国人民大学有关课题组研究报告的测算,这个数字大约是8万亿元。此外,此前世界银行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则显示:在一定假设条件下,按照目前制度模式,2001年到2075年间,中国的基本养老保险收支缺口将高达9.15万亿元。
上述亏空数字还是在当前我国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和保障水平平均不高的情况下得出的,如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年底,全国2.8亿城镇就业人口中,基本养老保险仅覆盖1.88亿人,覆盖率只有67%;而参加农村养老保险只有5374万人,仅占农村人口的7.22%——如果考虑到这些因素,让社保真正“应保尽保”且保障水平足够高,那么,社保的支出压力、亏空状况只会更加严重。而朱镕基总理在任时,就有一段非常著名的话:“社保只是低水平的保而不是包,实际上我们是包不起的”。
中国社保的变迁来看它的发展,你会发现:我们的父母好象没买过社保,但是他们都在领退休工资,不是吗?父辈们,是处于国家包养老的时代,国家没有抛弃他们。可是这笔钱是从哪里来的呢?在我展业的过程中,所遇到的人中绝大多数没想过这个问题,只是觉得国家财政给嘛。事实上,国家现在给退休人员发工资的钱,是从现在交社保的人钱里来的,这就是造成亏空的源头,不要小看这笔数。这就是真正的寅吃卯粮,而到我们退休时,不足的部分,将由我们的后代来填补。可是人越来越健康,寿命也越来越长,也就意味着领养老金的人越来越多了。
就好比块饼,它就这么大(因为交钱的人有限嘛)。吃的人数少,平均每个人吃得就多;吃的人数多,平均每个人吃得就少。但是又希望不会有人被饿死,那就只好每个人都少吃一点了。
你再来看它的变迁,就很容易明白为什么要这样了:后来就开始在职职工要从工资里扣养老金了,在最早的时候,个人交的部分全部计入个人帐户,单位交的部分3%计入个人帐户,那么总共有11%是计入个人帐户的。而且,当时个人帐户的部分,到退休时是除以120个月,来发放的。另一部分是按地区上年度平均工资的20%计发,对于老人还有过渡性工资。到后来就变成的,只有个人交的8%是计入个人帐户的,单位交的部分全部计入社会统筹。收入的组成也只有平均工资的20%+个人帐户值的/120。再后来就不是除以120个月,是按退休年龄来除,退休得越晚,除数越小,60岁是除以139,其实就是鼓励晚退休的意思了。
再后来就是国家将在两年内实现社保全国流通。这意味着,平均工资的部分将进一步减少,因为不再是广州的平均工资了,也不是广东省平均工资了,而是全国的平均工资。特别是对于象广州、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来说,这种反差会非常大。
再后来,就是现在说的,直接延迟退休年龄。这对国家来说,有两方面的好处,一是社保是必须要交到退休,才可以开始领的。那么各位就必须多交5-15年的钱;退休后开始领钱,那么各位每个人就少领5-15的钱。但这样一来,就能够让更多的人有饭吃了,欧美一些国家,已经开始延迟退休年龄到70岁了,日本年愈70的作家筒井康隆《银龄的末日》,以极端的方式揭示了日本70岁以上老人在不久的将来相互残杀的悲惨命运,无怪乎《读卖新闻》、《每日新闻》等大报称其为“日本老龄化社会的噩梦”。尽管《银龄的末日》发生在“不久的将来”,但作品中涉及的年金问题、少子化问题、老人医疗费问题等无不直击当前日本老龄化社会的软肋。
也可以看到中国未来养老的缩影。
如果我们要象老李那样,退休后生活得更有品质,更有尊严,那么,仅仅依靠社保是不够的。而是要从现在起,开始做规划。保险不是唯一的途径。但保险以合同的形式受法律约束,确保了我们的有生之年,每年或者每月,一定会有一笔钱,象打开自来水龙头的水,源源不断。不受金融海啸影响,不怕房子跌价,不怕股市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