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口老龄化问题日渐突出的形势下,养老基金的保值与增值已经成为了刻不容缓需要解决的问题。国务院2012年6月14日批准,27日发布转批了人保部等6部门制定的《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为养老金的入市再敲一锤。
《纲要》提出,“十二五”要大力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基本解决制度缺失问题,明确下一步要“完善基金监管政策法规,积极稳妥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进一步规范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市场化运营”;同时“扩大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规模,充实国家战略储备”。
“国务院这次不仅是明确信号,也为接下来的步骤指明了方向与要点。”业内人士表示。
从“就业”到“养老”
在《社会保障“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发展目标为“实施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同时,“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强社会保障能力”以及“健全劳动关系调整机制,创建和谐劳动关系”。
如今,五年已过,社会环境与背景面临着巨大的变化,政策也从偏重就业市场转向了对于退休人群的关注。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对21世纪网表示,目前劳动者正在趋于老龄化、当年新中国出生的第一代公民如今已经到了退休年龄,这个群体非常庞大。加之物价飞涨,生活成本增大,养老金如果不达到一定的规模会很麻烦。
根据安联集团的报告,目前中国的退休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约为19:100,而到2030年这个比例会攀升至40:100,到2050年则会高达64:100。这意味着届时100个劳动力将必须供养64个退休人口。
如果按照60岁的退休年龄计算,2013年将成为劳动人口与退休人口的“拐点”时期,15岁至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将达到峰值,随后开始进入退休潮。截至2011年,我国企业退休人员已达到5800万左右。
“从《纲要》中可以看出,不管是对于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和运营的强调,还是要求多渠道补充社保基金,都是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高峰提供制度和资金保障。这也说明目前养老问题已经非常严重。”业内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