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部介绍就业和社保实录:释疑退休交医保等热议话题


2月29日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16年2月29日上午10时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介绍就业和社会保障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胡凯红: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长期以来中国的就业和社会保障情况广受关注,为了帮助大家进一步了解相关情况,今天我们很高兴请来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先生,请他向大家介绍2015年就业和社会保障情况,并回答大家提问。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游钧先生。下面先请尹部长介绍情况。
尹蔚民: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大家上午好。今天非常高兴能够出席新闻发布会,借这个机会我首先要感谢新闻界长期以来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的关注和支持,就业和社会保障是重要的民生工作,也是经济和社会发展重要的支撑,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一系列的重大决策部署,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了重要的进展。这五年,就业的规模持续扩大,就业的结构不断优化,就业局势保持了总体的稳定。这五年,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长足的进展,覆盖人群迅速扩大,待遇水平不断提高,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的成绩不仅有效保障和改善了民生,而且对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就就业和社会保障相关问题与大家进行交流,回答大家提出的问题。谢谢。
胡凯红:
谢谢尹部长言简意赅的介绍,下面开始提问。
中央电视台记者:
我看到这份材料里有一个数据是2015年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到了1312万人,请问这是如何实现的?另外,您如何看待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就业形势?今年还将采取哪些措施促进就业?谢谢。
尹蔚民:
就业是民生之本,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生活。就业不仅仅是一个人的谋生手段,也是一个人价值的体现。党和国家始终把促进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特别是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保持了就业局势总体稳定。
刚才记者已经讲到,2015年城镇新增就业是1312万人,虽然同比下降了0.8%,但仍然在1300万以上的高位上。我们从2013年开始,连续三年城镇新增就业的人数都在1300万人以上。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是4.05%,同比下降了0.04个百分点。而且重点群体的就业也比较稳定,高校毕业生去年是749万,年底的就业率与2014年基本持平,比上年增加了20.9万人的就业。农民工转移就业也在持续扩大,去年底农民工的总量达到了2.77亿人,比上年增加了352万人。
在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的情况下,就业的形势还能够保持稳定,有媒体、有些人对就业的数据是否准确有所质疑,我可以负责任地向大家说,就业形势的好坏不仅仅反映在就业数据上,大家从周围,从市场是可以观察到的。如果就业形势一旦出现问题,我相信媒体在第一时间比我们的反应还要迅速。就业为什么会取得如此好的成绩,或者说好于预期,我觉得主要得益于三点:
尹蔚民:
一是得益于经济仍保持中高速的增长,增速仍处于合理的区间。没有经济的增长不可能创造足够的就业岗位。去年我们的GDP增长是6.9%,在世界范围内仍然是一个比较高的速度。现在经济的总量盘子已经非常大,对就业的拉动作用也比过去大大增强了。“十一五”期间GDP每增长一个点大概拉动就业的数量是100万人左右,“十二五”期间,GDP每增长一个点拉动城镇新增就业是170万左右。这个数字可以反映出经济拉动就业的能力大大增强,这里面最主要的因素是蛋糕做大了,就业的容量大了。
二是得益于经济结构的优化和改革创新红利。大家都知道,去年第三产业的增加值首次超过了50%,而服务业对就业的贡献率高出二产大约20%,这种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对就业的拉动能力也在增强。同时我们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进商事制度改革,释放社会活力,去年平均每天新注册企业都在1万户以上。大家也知道,创业对就业有倍增的效应,改革红利的释放也大大促进了就业。
三是得益于积极的就业政策和就业服务体系的完善。去年国务院又新出台了就业创业的政策,积极的就业政策不断丰富和完善,在这个过程中,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努力工作,把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对就业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尹蔚民:
刚才记者问到2016年的就业形势会怎么样,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很复杂,所以2016年的就业形势也是比较复杂的,而且任务也是非常艰巨的。我觉得有三个方面对今年的就业形势将产生重要的影响:第一个方面,化解过剩产能会造成一部分职工下岗;第二个方面,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有一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会造成企业用工不足;第三个方面,以高校毕业生为主的青年就业群体的数量还在持续增加,这将对就业产生很大的压力。今年的高校毕业生是765万人,比去年又增加了16万人,而且中职毕业生和初高中毕业以后不再继续升学的学生大约也是这个数量。青年的就业群体加在一起大约有1500万左右,这个压力也是非常大的。
但是我们对保持今年就业的形势稳定还是充满着信心,这里最重要的就是我们经济仍然会持续健康的发展,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调结构,一些新的业态、新的动能正在形成,这必将对就业产生一些基础性的、利好的作用。在今年的就业当中,我们还会采取以下政策:第一,要把就业政策和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协调推进,更多的创造就业岗位。第二,多措并举,采取多种形式妥善做好化解产能过剩当中职工的安置工作。第三,继续实施大学生的就业促进计划和创业引领计划,努力做好以大学生为主的青年就业工作。第四,继续加大职业培训力度,提高就业创业的能力和职业转换的能力。第五,继续推动创业带动就业,这方面的潜力将会是巨大的。第六,继续做好公共就业服务,特别是加大网上的服务力度,为广大就业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谢谢。
凤凰卫视记者:
尹部长,您刚才提到在化解过剩产能的过程中会产生一部分下岗职工,对于这部分职工的数量您有没有把握?另外会采取哪些措施促进他们的再就业?谢谢
尹蔚民:
刚才我已经说到,化解过剩产能是今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任务,而在化解过剩产能的过程中,做好职工的安置又是关键之举。围绕着如何做好化解过剩产能的工作,国务院近期作出了部署,下发了相关的文件,这是一个“组合拳”,包括“1+8”个配套的文件。其中一个文件就是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的,就是做好化解过剩产能过程中职工安置的意见。在这个文件中,我们明确了职工安置一些基本的原则、安置的渠道、工作的要求,总的考虑还是企业主体、地方组织、依法依规。
具体的安置渠道,我们明确了四个方面:第一方面,鼓励企业挖掘现有潜力,在本企业内部来安置职工,也就是说企业依靠现有的场地、设施、技术开辟新的就业岗位,能让分流出来的职工在本企业继续就业。第二方面,促进转岗就业创业。对需要离开本企业的职工,我们启动就业扶持计划,在职业培训、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打出组合拳,帮助职工能够尽快就业和创业。第三方面,对符合条件的实行内部退养,也就是说距法定退休年龄五年以内,职工本人自愿,企业同意,可以实行内部退养。第四方面,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对不能实行市场就业的困难职工,政府将开辟公益性岗位进行托底安置。在这个过程中,在资金、政策上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会给予支持。中央财政将拿出1000个亿,是奖补资金,主要用于职工的安置。同时,我们的失业保险和就业专项资金对其中符合规定条件的也要予以相应支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会妥善做好职工劳动关系的处理、社会保险关系的转移接续等相关工作。
我们还明确了一条很重要的原则,就是每一个企业职工安置的方案一定要经过职工代表大会研究讨论通过,就是说职工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安置,而且要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这项工作当中来。各地前一段时间在这些方面也创造了一些好的经验、好的做法,我们也会及时地加以推广。
关于刚才记者提到的安置下岗职工分流的具体人数到底有多少,现在以钢铁和煤炭两个行业作为这次化解产能过剩的切入点开始做,对这两个行业做了初步的统计,大约煤炭系统是130万人,钢铁系统是50万人,大约共涉及到180万职工的分流安置。我们还是非常有信心的,虽然这项工作非常难,但在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积极稳妥地把这项工作做好。谢谢。
中国新闻社记者:
近期网上流传好几份退休延迟时间表,请问尹部长,时间表是否属实?中国为什么要实行延迟退休政策?去年您提到过,今年还要对这个方案还要公开征求社会意见,进展到什么程度了?延迟退休时间政策什么时间开始实施?您能否透露一下?谢谢。
尹蔚民:
大家对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非常关心,社会上对此也有很多的解读。我记得我去年在全国两会记者会上专门就这个问题做过解答,今天我也很愿意再讲一些看法。首先,为什么要实行延迟退休年龄,说得比较简单一点,就是在人口老龄化的大背景下,我们国家现在法定退休年龄不适应这种发展形势的需要。现在的法定退休年龄是在建国初期,就是60年前制定的,当时的人口预期寿命还非常低,现在已经60年过去了,经济社会发展发生了巨大变化,人口预期寿命大大提高,而且再往后看,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越来越快。去年超过60岁以上的老人已经达到了2.2亿,占比已经超过了16%。所以无论是从开发人力资源,还是保持养老、医疗基金的持续健康运行,都需要对法定退休年龄进行调整,而且这也是世界各国通行的做法。发达国家现在基本上退休的年龄都是在60—65岁,甚至更高。所以我觉得,对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适应人口老龄化这样一种大趋势的背景下进行考虑,这一点经过这几年的讨论,社会共识正在逐渐形成。
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我们有一个基本的考虑。第一,小步慢走,渐进到位。每年推迟几个月的时间,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再达到法定退休的目标年龄。我举个例子,比如五年以后,你是60岁退休,这个政策施行以后,可能你是60岁零3个月退休,这样大家便于接受。第二个人可能是第二年退休,他可能是60岁零6个月退休,这是一点。第二,区别对待,分步实施。根据我们国家现在不同群体的退休年龄,我们会从实际出发,区分不同群体的情况,分步进行实施。第三,提前公示,做好预告。这个方案一旦出来之后,我们会广泛地征求社会意见,因为这个方案涉及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凡是涉及到公众利益的政策都需要广泛听取大家的意见,凝聚社会的共识。
现在已经有了一个方案,但是我们还要按照相关的程序,报经批准以后才能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原来我们说过时间表,今年我们会拿出方案。谢谢大家。
香港大公报记者:
之前媒体已经多次报道人社部等部门开展了养老保险顶层设计研究,请问尹部长,可否介绍一下这项工作主要有哪些内容?能否透露一下目前进展如何?谢谢。
尹蔚民:
养老保险是民生的安全网、社会的稳定器,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老有所养,能够解除后顾之忧。我们国家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到现在不过二十几年的时间,应该讲,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至少是三个方面:
第一,框架体系已经建立。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这两大制度平台构成了我们国家基本养老保险的制度模式。
第二,覆盖人群迅速扩大。现在这两个制度体系覆盖了8.5亿人,养老保险不是全民覆盖,是覆盖特定人群,也就是说要扣除学龄前儿童和在校学生,大约是要覆盖10亿人。我们现在已经覆盖了8.5亿,覆盖率已经达到85%,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单项养老金计划。
第三,待遇水平稳步提高。职工养老保险连续11年调整待遇水平,由2005年的700元左右提高到去年2200元左右。
西方发达国家的养老保险制度都经过几十年、一百多年的发展,我们只有短短二十几年,我觉得这个成就是非常巨大的。当然,我们也要客观清醒地看待我们的养老保险制度,一个是制度体系本身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这里最突出的就是公平性的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另外一个方面,养老保险制度现在遇到最大的挑战是人口老龄化。大家知道,社会保险是大数法则、互助共济。我们的养老保险是“代际赡养”,也就是现在已经工作的人要养已经退下来的人,目前的赡养比正在逐步降低,原来是3.3:1,现在已经降到2.9:1。再往后看,发展的形势确实非常严峻,这就对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挑战,这不仅仅是中国养老保险遇到的问题,也是世界各国遇到的共同问题,所以大家都在进行改革。基于这样的状况,我们正在对养老保险体系进行顶层设计,推进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
1
2
下一页
末页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