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职场指南早报:□文/刘丽莉提起那天早上的事情,张明(化名)到现在还有点苦笑不得:平常都是下午进办公室的他因为前一天忘记了东西,于是没什么征兆的就在上午出现在办公室。在门口他就听见里面热烈的在讨论着什么,进了门发现大家都神色尴尬:王铃(化名)因为激动扬起来的手还没有放下,手里拿着一本书,书上的大字赫然可见:《老板是靠不住的》。一向自诩反应敏捷的张明不知所措,大家――他和他的员工,也都很尴尬,但是这次他不知道应该如何表达:“王铃一直以来身体都很不好,一个星期以来我每天进门以后的第一句话是问大家好,第二句就是问王铃身体好一点了么?”张明苦笑了一下,“我本来是想还像平常一样打招呼的,没什么大不了,不就是和《谁动了我的奶酪一样》一样给刚进公司工作的小朋友看的书么,可是我立刻就想到如果我像平常一样问的话,那是不是就是我伪善了呢――人家肯定会想,问了一个星期了,要是真关心就给我放假吧。”自己开公司两年多,辛辛苦苦,勤勤恳恳,张明最得意的一点就是自认为自己对员工不错,至少在那天早上以前,他认为自己是一个有亲和力的老板,认为现在的员工会愿意和他和公司一道同甘共苦。“公司还没开以前我就知道,我没有大公司薪酬丰厚福利好等优势,那个时候我就决定,将来我一定不仅是老板,还是关心员工的家长,让我的小公司充满人情味――这是我以前服务的大公司没有的。”尽管开了自己的公司,但张明一直没有辞去自己原来的工作:一来是公司的工作时间灵活,他可以自由支配时间打理自己的公司,更重要的是“十几万的年薪,在加上太太的薪水,一旦公司有什么问题,这笔钱还可以支付员工的工资――他们中很多人刚毕业,还有人家在外地,可以保证他们不陷入困境。”但如今,张明陷入了深深的困惑。老板员工不可调和?一本名为《老板是靠不住的》的小书让北京着实闹腾了一阵子,接着就像11月份的流感一样,这本书流行到全国。书的封面赫然写着“这是一本让所有老板忐忑不安的书!一本让所有工薪族如梦方醒的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书的作者李波表示,他是因为自己的职场经历和南京一家钟表厂下岗的刘师傅的故事而起了写这本书的念头。南京的刘师傅10年间换了100多份工作,平均一月换一次,每次都是一过试用期就被炒鱿鱼。“刘师傅老实巴交,这不是老板黑心是什么呢?”李波忿忿不平地说。就像媒体和公众对这本书的褒贬不一一样,这个令李波忿忿不平例子也因为过于极端而受到质疑,但是不管怎样,不管有多少的不相信和不以为然,这本书还是轰动起来了,成了当年的《谁动了我的奶酪》一样的白领床头书。在种种批评和质疑下,或许李波和他的书的意义就在于掀起了这场讨论,并让这些确凿的,值得信服的数字和事实出现在我们面前:2002年中国人力资源峰会上,德勤咨询(中国)公司人力资源业务总监黎化民的一条人力资源调查报告让人吃惊:各个企业每年在人员流动上支付的成本是员工工资的1.5到3倍;每年57%的经理人和64%的普通员工会12次考虑离职;员工流失成为困扰企业人力资源的问题。在著名广告公司智威汤逊的校园演示会上,远低于其他同类广告公司的员工流失率是令他们得意的通报给台下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的内容之一;当然以上这些数字还无法证明员工流失和老板的关系,也无法从量化的角度说明老板是靠不住的。就这样,老板和员工的关系被量化到对立的位置上。雇佣关系的中庸之道张明就是在对立的雇佣关系中奉行中庸之道的人:自己既打工,又做老板,也就是两者的结合体,并且在自己的两种身份中找到平衡:至少在那个早上以前,张明是可以作到这一点的。张明做这样的选择当然是因为他看到了自己的“双重身份”的好处:对于张明这种小型广告公司来说,公司领先的成本就是人力资源成本,也就是给员工的工资。张明打工的薪水足以在发生状况的时候做支付员工的工资,平常也可以在公司运转需要的时候作为资本投入。张明的另外一个合伙人是媒体从业者,当然他也是“兼职老板”。“做这我们这一行媒体关系很重要,而媒体人员更换又很频繁。我的合伙人保留原来的工作其实对公司业务很重要。”保持一个“圈子内”的关系是很多“兼职老板”不肯放弃自己原有工作的重要原因,尽管他们心思已经身在曹营心在汉了。如果说上面一种中庸的形式是一边打工一边做老板的话,那么我们并不陌生的SOHO就是自己打自己的工,自己做自己的老板。或许,在所有我们目前见过的雇佣关系中,这是唯一不会产生雇佣矛盾的一种。
买房,摇号,落户,孩子入学都受社保影响,无忧保作为业界领先的个体社保自助缴纳平台推出全国社保代缴服务,保你社保不断缴。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 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