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职场指南早报: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一代,已经毕业,开始进入职业场。他们往往作为独生子,从小习惯受到呵护、关注,但缺乏的是,并没有较快地形成对家庭、对社会,特别是对自己负责的概念。开始职业生涯,又因此缺乏自觉培养职业基本素养的意识。工作的意愿、工作能力的养成,这对每个开始职业生涯的新人来讲,既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我在一家国内知名的大型民营企业里工作,这或许就是人们所说的大企业吧。我没有什么工作经验,来这里工作也不过4个月。人们说,学校和办公室绝对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原来我也是这么想的,但是到现在为止,我还是拼命想把办公室生活变为学校生活。所以对于办公室的很多细节,我从来不曾在意,也特别喜欢和刚毕业的同事在一起。本科时的一位同学告诉我说:“按照你自己的方式办事,不要顾虑任何后果,你就会学到很多东西。”真是难以想象,他的话在不知不觉中灵验了。虽然我这种处世方式至今还没有带来更多麻烦,但是为以后着想,这样将会使我变得平庸。和其他同事相比,我在人前受欢迎的程度很低,或许是因为我刚来不久,他们对我还很陌生吧。其实,我担心的问题并不是这些,我还是会一如既往地不把它放在心上。我认为要做大事的人,不应该在这些小事上花太多心思。我真希望我的想法能得到上帝的认可,可惜我还没搞清楚上帝的电话号码,估计它老人家也不太会使用伊妹儿。但令我担心烦恼的是,工作了4个月,基本上没有做出什么成绩,副总裁每次来到办公室,都会看到我在上网、聊天。真失败,每次都撞到猫,不过他老人家也是从地狱里爬上来的,比较理解新同事,所以每次总是拍拍我的肩膀,安慰地说:“你小子,嗯,赶快把事情做出来。”我也想过,在大公司里上班,只有把事情做出来了,有成绩了,别人才会认同你,才会有升迁的机会。否则……不好意思,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写。所以,我就找重大的事情来做,越大越好。不就是收购国有资产么!好办,哪家规模大我就找哪家的信息,这其中的感觉就像钓大鱼。可惜几个月下来,一条大鱼也没有钓到。我并没有灰心丧气,现在依然是斗志昂扬,只是好害怕我的上司对我没有信心噢,那我就要打包了。我也曾经考虑过,能否先钓一些小鱼以显示自己的存在?不过,后来还是考虑钓大鱼了,因为我的顶头上司也是为股东服务的,也希望有点有斤两的东西,所以我就继续我的钓鱼大行动了。我非常不喜欢整天呆在办公室里,而且由于我的处世风格在作怪,有时还会与人碰出火化来。所以,我就大搞我的外交优势,我的战术叫做“外优解内患”。别看我是初来乍到,外围战打得还算漂亮,整天在外跑来跑去,领导都找不到我。我的战术总算有了一点点收获,每次到财务部借钱,各位领导都会很关照,不过俺的目标是让他们嫉妒我。我想,门会一扇一扇打开的。我知道自己的问题很多,有时候也理不清楚头绪,想请专家指点迷津,给规划规划前程吧!顺便问一句,如果我两年后离开这个岗位,我的工作经验会有优势吗?职场分析和成(中国)有限公司朱宇红“8小时效率”概念在分析这个案例之前,先讲“8小时效率”的概念,这对每个开始职业生涯的新人来讲,既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所谓“8小时效率”概念,就是当你工作了,认可并承担了这个职位,那么在法定的8小时工作时间内,必须要做出效率来,这是最基本的职业素养。当然,“8小时效率”是有侧重的,一个是你需要做的事,一个是你想要做的事,首先要做的肯定是你需要做的事情,因为这是上司规定的工作任务;其次,除非你的能力很强,并且能够说服上司,得到认可,才能做你想要做的事情。“8小时效率”,是企业与上司所期望的,而从员工的主观心态上讲,必须要有这样的意识的:你上班,你就要用好8小时--这就是工作的意愿。从意愿上讲,你必须做需要做的事情,因为这是任务,即便你会觉得这任务是无谓的,因此工作的效率不那么高,但你还是必须去完成;更好的状态是要有积极的工作意愿,在做好上司交代的任务的基础上,再主动地要求去做好你想要做的事情,而且这事情是能够帮助提升上司的工作绩效的。“8小时效率”在意愿与能力两个方面体现出来。实际上,所有的职业者,工作的一个基础,也是工作最关键的要素,就是意愿。具备了工作的意愿,才有可能将工作做好;具备了意愿同时又具有能力,才有可能把工作做得更好。当然,意愿和能力、环境因素是会产生影响的。分析本案问题1,主人公缺乏工作意愿,或者说是工作意愿不强。这从他“非常不喜欢整天呆在办公室里”,到每次上网、聊天被上司撞到,想做大事,不愿做小事,想找大事,又却找不到,他虽然像个没事的人那样在玩,幻想“把办公室生活变为学校生活”,但心态上却又不像在学校里那样,担忧“两年后离开这个岗位后”会有什么等等,已经非常清楚地显示出工作意愿的缺乏程度。虽然自己也觉察到有问题,但却理不出头绪。问题2,缺乏对工作的认知。主人公不知道自身的工作如何做。他想“钓大鱼”,但“大鱼不好钓”,掉过头又去“钓小鱼”,后来想想,还是去“钓大鱼”吧,因为顶头上司也是为股东服务的,也想着“大鱼”,钓到“大鱼”,顶头上司也会觉得很好,也会很有面子。但工作意愿不够,而“钓大鱼”,也不是他的能力所及。当然,主人公缺乏职业的基本要素,即意愿与能力这是一个方面,是属于他自身的一个方面。但他所处的环境,从他所述判断,其公司也是有问题的。一个新人,4个月的时间还处于这种状态,可以推测,这个企业的环境也是比较散漫的,肯定没有明确的价值观、价值取向。公司的价值观、价值取向,会直接影响员工的工作方式、行为与工作效率。价值观与价值取向在企业里有训练系统的,对于新人,一开始就必须通过训练与培养,将企业的核心文化告诉员工,作为精神与理念来指导员工的行为与行事。主人公的危机主人公已经知道自己在“人前受欢迎的程度很低”,但显然还没有清醒地意识到其中的危机,尤其对“副总裁”每次总是“拍拍我的肩膀”,当作是“安慰”,而没有意识到这是具有涵养的上司对新人的忍耐。在严格的公司里,特别在一些欧美企业里,这样的表现,不出四个月,可能已经被辞退了。所以,主人公问“两年后离开这个岗位,我的工作经验会有优势吗”?答案是肯定的:没有。以后可能到其它企业,应聘时,你可以说曾做过些什么,但现在的企业需要的不光是做了,而且要做好,会问你完成了没有,完成了多少,超额完成了多少。建议首先要弄明白现在的状况。领导怎么看你,同事怎么看你,工作的胜任程度如何,尽快建立职业意识,并且自觉地接受职业环境的约束。要搞清楚自己喜欢做什么,分析自己现在所做的,与未来自己想发展的之间有多少相同点,如果有百分之六十是契合的,那么就做下去;如果确定未来是要钓大鱼的,那么应该从小鱼开始,或许在无数次钓小鱼的过程中,会钓到大鱼,但目前的关键,还是要先了解小鱼怎么钓。如果喜欢并擅长“外交攻势”,也许是性格上的某些优势,可能适合做一些跨部门的协调性的工作。作为企业,也是需要这方面的人才的。这个案例不是孤例,所存在的问题,在这两年毕业的大学生身上特别普遍。因为这两年毕业的,所谓的“新新人类”,往往是独生子,自小被父母宠爱,而且相对来说大学又比较容易考,缺乏并没有较快地形成对家庭、对社会,特别是对自己负责的概念。“新新人类”有个突出的毛病就是,很会检讨同事、上司,检讨薪酬,但却往往不会检讨自己。这一方面,企业要向他们灌输职业的理念,将他们纳入一个良性的企业环境内;另外,从学生成为职业人士之后,也要有意识地主动地去接受、改变观念,建立职业意识,尽管这种改变需要有一定的时间。
买房,摇号,落户,孩子入学都受社保影响,无忧保作为业界领先的个体社保自助缴纳平台推出全国社保代缴服务,保你社保不断缴。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