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保网 0571-22931819

小老板们的创业路

2018-08-16 08:00:02 无忧保

无忧保职场指南早报:深圳商报我们介绍的小老板们,既没有多少惊人之举,也没有什么传奇经历,他们当中的大多数都曾经经历过下岗的痛苦洗礼,但他们没有向命运屈服,他们在市职业技能训练中心的帮助下,执着而顽强地追求自己的创业梦。我们希望这些平常平凡的故事,能给处在?徨中的更多失业下岗员工以启迪。―――编者王伟浓:我会越做越好今年33岁的王伟浓,下岗超过5年,下岗后不断在寻找创业机会,目前她已拥有两个化妆品专柜和6名员工,现在她正在筹划下一个化妆品专柜的开张。对于将来,她自信地告诉:“一直以来,我就在赚钱,而且我会越做越好的!”1987年,王伟浓进入一家国企下属的食品厂从事文秘工作,一干就是十年。1996年,工厂面临搬迁,王伟浓的丈夫是厂里的主管人员之一,为了起带头作用,王伟浓决定自动下岗减轻企业负担。下岗后,她开始帮朋友做些服装进出口业务,直到1999年她有了自行创业的念头。1999年,她有一次去劳动局领失业证,发现一个名为《小老板创业班》的培训课程。开始是看到免费讲课而且可以学东西,王伟浓心想,人学多点东西没坏处,就参加了培训。在培训班里,她接触了各种各样因为不同原因下岗而又自行创业的人,这些人给了她很大的触动。接着她开始到处打听化妆品销售的情况,从品牌、铺址到经营方式等她都做了详细的分析和评估,她牢牢地记住老师的话:“投资是有风险的,必须有周详的计划。”王伟浓告诉,昨天下午老师带了一批学员过来参观考察。这些前来考察的多是下岗失业者,有许多是30岁至40岁的妇女,她和这些暂时遭遇不幸的姐妹们进行交流时发现,有人缺乏勇气和信心,对于将来很迷茫,没有什么想法。王伟浓很想告诉这些姐妹们,下岗不是什么可耻的事,在国外即使是博士研究生只要公司倒闭也一样面临失业,姐妹们要有勇气,才能重新开始。她目前正在计划把这些失业者聚集起来,一起发展化妆品销售。李伟渊:困难多大都要坚持现在资产已达百万的私企老板李伟渊,4年前还是仅有3万多元存款的下岗员工,谈起坎坷的创业史,李伟渊总结出一句话:不管遇到多大困难都要坚持下去。1998年5月,南山集团振南包装股份有限公司因经验不善,100多名员工集体下岗,在公司担任业务经理的李伟渊也没能幸免。下岗后他和一位朋友合伙开办一家生产编织袋的企业,可到头来自己却分文未得,原来公司是以朋友的名字注册的,按照法律的有关规定,所得利益全部都划归他的名下。遭受如此打击的李伟渊没有放弃创业的念头。1998年11月,在报纸上看到市劳动局培训中心举办“小老板”培训班,就赶紧报了名。通过学习,他的思维渐渐活跃起来,在乘车去上课的路上,看着马路两边的绿化带,一个创业的想法跳入脑中:开一个花木场。培训中心的老师认真地帮他分析这个想法的可行性,并鼓励他大胆去闯。为办花木场,李伟渊专门跑到南海、中山和顺德去取经。1999年5月,他在龙岗区爱联村找到一块地处河边、离高速公路不远的荒地,由于资金不足,他仅能租用18亩地,在这块荒地上,他开始了又一次创业,先是将18亩地的表层土全部清除,并换上适合花木种植的新鲜土壤。经过5个多月起早摸黑的劳动,完成了第一道工序。紧接着他又开始搭棚和进花,看着别人花木场昂贵的花苗,李伟渊只好想其他的办法,他把主意打到了那些不用花钱的野生花苗。一时间,李伟渊的身影频繁出现在福建、广西的深山中,在那些地方,他不停地挖掘着野生的山茶花和兰花等花木。有了花苗,但第一次试种大部分的苗木还是生病死掉,李伟渊大哭一场。他把自己的人货车出租出去,自己也给别人当司机打短工。两年过去了,李伟渊的花木场不仅保留了下来,而且越做越大,他本人也成长为一个花木行家。梁慧芳:不赚钱也要赚信誉梁慧芳位于振兴路的杂货店已经经营了10多年。期间这条路上的很多店铺、酒楼走马灯似的变换着主人,一间杂货店能够艰难地生存下来实属不易。梁慧芳一语道破个中奥秘:杂货店更要重信誉,不赚钱也要赚信誉。20世纪90年代初期,梁慧芳正式接手振兴路西入口一间杂货店。杂货店如何能在繁华区争得一片生存空间?梁慧芳把宝押在了“信誉”两个字上。在选择进货渠道方面,她坚持定点进货。大型商场、超市由于规模效应在商品价格上比杂货店有更多的优势,梁慧芳就在服务上予以弥补,夏天天气炎热,附近写字楼里的员工买东西懒得出门,只要电话打过来,哪怕对方买的是一包香烟或一袋方便面,她都会派人亲自送上门去。就这样,杂货店赢得了大量的回头客,生意也日益红火起来。两年前,梁慧芳的丈夫下岗了。面临如此打击,做小本生意的梁慧芳一家承受着很大的生活压力,随着华强北区域发展的角色转变,一家家的工厂搬了出去,越来越多的写字楼和酒楼盖了起来,梁慧芳意识到自己的生意也必须转型。丈夫擅长摄影,梁慧芳毅然将杂货店缩小一半的面积,腾出空间来开办了一间名叫“黑雪影屋”的照相馆。为了节省开支,梁慧芳自己到创业技能训练班学习化妆、晚装知识,为了宣传照相馆,她还亲自给丈夫当摄影模特。就这样,夫妻档“黑雪影屋”开张了,虽然经营内容发生了改变,但是重信誉的传统一直没有丢。她还根据附近酒楼食铺多的特点,充分发挥丈夫的专业特长,承揽了酒楼特色菜的摄影、摄像宣传业务,由于两口子工作精益求精,新开张的照相馆顾客慢慢地多了起来。夏天过去了,杂货店的饮料、雪糕等销量明显减少,梁慧芳告诉,季节、形势变了,经营也要跟着变化,但不管怎样,信誉都不会变。张黔玉:重鼓创业勇气一头精干的短发,一身深蓝色套装,张黔玉一副老板的模样。在八卦三路的一栋写字楼里,她办起了属于自己的公司―――捷利企业形象策划有限公司。1991年,张黔玉被贵州的总公司抽调到深圳开展业务,一踏上这片土地,她就被深深地吸引。当总公司准备抽离深圳时,她选择了留在深圳,这一呆就是十几年。凭着耿直真诚和强烈的事业心,她先后在多家公司从事总经理秘书或高级行政人员工作,在同行里建立了一定的知名度。1992年,经朋友推荐张黔玉进入了一家企业协会工作。结婚以后,先生由于在龙华工作,她每天早晨7时就得坐上大巴从关外进市区上班,而且从来没有迟到过。即使是1998年怀孕期间,她也是按时上班。每到年底,协会进行年终总结表彰,张黔玉总是成绩最好的那个。张黔玉万万没想到,自己会遭遇下岗的危机。1999年,当张黔玉休完产假再回单位报到时,被通知“待岗”,脑里一片空白。中午一进家门,张黔玉的母亲疑惑地问道:“怎么中午就回来了呢?今天不是第一天上班吗?”张黔玉忍不住泪水夺眶而出。2000年10月,张黔玉又遭遇了和丈夫离婚的打击,带着孩子的她要独自撑起这个家。她说那段日子自己一直是处在无助与绝望中。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参加了劳动局举办的小老板培训班,她说:“培训班让我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张黔玉做了一个创业计划,她要凭借多年和企业交流沟通的能力与关系,开办一家企业咨询公司,为刚起步的企业出谋划策。方案得到了老师的赞许并且提供了很多投资分析。2002年4月26日,张黔玉东凑西借开办了这家企业形象设计策划公司。虽然只有不到150平米的办公场地,一切办公用具也是非常简陋,但是张黔玉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开业以来,接到的订单虽然不多,但是每天她都觉得自己精力充沛,充满了希望。张黔玉感激地说:“是培训班的老师们让我重鼓起创业的勇气!”(本版文章均为深圳商报郑英采写)来源:深圳商报

买房,摇号,落户,孩子入学都受社保影响,无忧保作为业界领先的个体社保自助缴纳平台推出全国社保代缴服务,保你社保不断缴。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

个人社保网 全国统一客服专线: 0571-22931819

//staticpc.shebao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