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职场指南早报:你是否有这样的感觉:在职场打拼了若干年却发现,当年踌躇满志的自己已满心疲惫,冲劲激情消失殆尽。曾经被誉为“永动机”的你,如今却倍感精力不济、身心耗竭…… 危险!你已经被职业枯竭症击中了!心理学家认为,所谓职业枯竭(Job Burnout),是人们对自己长期从事的职业产生一种疲倦感,从而引起了心理和生理两方面的问题,诸如身体疲劳、情绪低落、创造力衰竭、价值感降低、人性化淡漠、攻击性行为等。职业枯竭又称工作倦怠(Job Burnout),是一个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现象。根据国际上的分类,一般把职业枯竭分为3个方面:聪明OL维他命A ——与小快乐亲密接触 一直以来我都是一个做事很认真的人,工作8年了,都是靠自己的刻苦和勤奋才一步步稳步上升,现在终于有了自己的事业。在别人看来,我是风光的,但心里的压力只有自己知道。因为我们都是从国有外贸公司跳槽出来的,过去国有外贸公司拥有很多国家的政策优惠,是大家羡慕的铁饭碗,而我们要白手起家,公司里几十口人的饭碗好不好端,就全靠我们这几个创业者,压力真是很大。 感觉自己就像机器,得为了别人不停地转。然而,最可怕的是,有时候你会感觉这台机器转不动了。曾经有一度,我的情绪糟糕到了极点,觉得自己被榨干了,怀疑这样做下去有什么意义,我甚至想辞职回家做全职太太。 正好那时,一个多年不见的朋友到广州出差,在我家住了几晚,她那忙里偷闲、苦中作乐的样子,给了我深深的震撼。她是一家银行的客户服务经理,每天总不忘看上半小时的动画片,路过哪个玩具店,也不忘了给自己淘点喜欢的玩具。工作中遇到多大的困难,一进家,一切“STOP”,把自己摔在沙发里,看着喜剧片不停地傻乐。她说过生日的时候还DIY了精美的巧克力。看到我愁容满面的样子,她劝我说:“就是天塌下来也是明天的事,现在先抓紧时间乐眼前的事吧!”对待快乐,她总坚持“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原则,令人惊讶的是,这样的赌注并没有把她逼上穷途末路,相反,她的事业一直在蒸蒸日上,每天也乐呵呵的,好像总有使不完的劲。 我终于明白,一直以来,自己光顾着工作,已经把快乐弄丢了。无论多么有才华的人,只要你的生活中失去了快乐,那么就失去了滋润心灵的清泉,工作的热情终究会干涸的。现在,不管工作多忙,我都不忘记用点点滴滴的快乐滋润自己。 心理诊断:工作投入者是职业枯竭的高发人群。这部分人群对于工作过分投入,性格上也往往认真执著,某些时候还比较固执,往往是完美主义者。对于这部分人群来说,改变过去凡事求完美的态度,平常留意给自己寻找减压的途径,放下严肃的面孔,跟“小快乐”亲密接触是摆脱职业枯竭的良方。聪明OL维他命B ——及时充电 6年前,因不甘心过循规蹈矩的生活,我放弃了在国有企业质量部经理的职位,跳槽到一家美国外企做起了小职员。虽然从职位到薪水都远远不如我以前的单位,但是,外企里完善的管理,与业绩直接挂钩的奖励制度,以及快节奏的工作模式,正与我当时的心高气傲相符,我就像被注入了兴奋剂,尽情地挥洒着自己的才华和激情。两年后,得到老板赏识的我,晋升为项目负责人,紧接着又得到了销售部经理的职位。 然而,不断提升的职位和收入,并没有让我快乐很久。随着公司不断地进新人,一种恐慌感袭来了。尤其是英语水平“半瓶子晃荡”的我,每当看到那些比自己年轻的女职员用流利的英语和金发碧眼的客户顺利交流,看到她们用漂亮的英文撰写商务报告时,就感觉自己的位置有点“风雨飘摇”了。我区区一个本科生,虽然坐在管理者的位置上,但是面对一个个硕士、博士,自己都觉得说话没底气。我感觉自己就像一口快要挖不出水的枯井。我怀疑什么时候会被以一个什么冠冕堂皇的理由辞退。晚上照着镜子,看着面容憔悴的自己,我的心情更加沮丧。那段日子,我不但情绪低落,而且身体也出了问题,公司里只要有一个同事感冒,我一定会被传染上。面对工作的时候,我有一种说不出的倦怠,我懒得说话,懒得跟同事和朋友联系,虽然是在夏天,但我的心就像冬天一样孤独落寞,我知道,我的心理健康已经亮了红灯。 经过几番心理斗争,我决定要去充电。当我把辞职报告交给老板时,老板吃惊地看着我,让我对此事慎重考虑。但我很清楚,我只有学会松手,才能更好地抓住机遇。 辞职后,我系统地学习了有关营销的专业知识,并利用业余时间苦攻外语,还报了口才训练班、钢琴班、绘画班等,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和艺术修养。两年下来,我终于找回了活力,凭着我的专业水平和工作经验,我很快找到了一份理想的工作。 心理诊断:职业枯竭很多情况是一种“本领恐慌”,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在职场的安全感被破坏,焦虑、担心、被耗尽感长期如影随形,产生职业枯竭就在所难免了。除了要保持必要的自信,你也需要客观地审视一下自己,自己是否该去充电了,只有不断地学习和进步,才能让你永远也不会真正地枯竭。聪明OL维他命C—— 建设你的人脉存折 25岁那年,我得到了公司里竞争很激烈的出国培训的机会。我很高兴,也很自信,因为凭着学历和外语的优势,我一直认为这个机会非我莫属。很快,我顺利地在美国度过了6个月的培训生活。正当我踌躇满志地回到深圳,打算将培训中学到的管理知识运用到工作中的时候,突然遭遇了过去一帆风顺的职业生涯中的最大一块暗礁。 在我出国之前,公司里有个同事跟我一直是竞争对手,我也是打败了他才赢得出国机会的。 他在我出国期间,费尽心机跟新来的上司搞好了关系,把我原来的业务都抢走了。我回来之后,他又处处和我作对,我的所有想法在他的歪曲之下,都变成了不了解公司情况的舶来品。我出国的这段经历,不但没有加重我的职业砝码,反倒成了别人排挤我的理由。 一时间我感觉自己的天空只剩下灰暗。那段日子,我才发现原来自己什么都不是,我讨厌工作、讨厌领导,我不愿意再努力,我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能胜任,工作效率越来越低,而且总出差错,想到上班就像要上断头台……终于我被辞掉了,被辞的理由是我能力不够。 接下来的3年,我先后失去了好几份工作,人际关系剥夺了我的快乐,也牵绊了我的能力。我垮了,垮得稀里哗啦。从大学到研究生到工作,我一直都是比较优秀的,所以潜意识里我也有点傲慢,我一向不喜欢跟那些我认为不够聪明的人交朋友。工作之后,我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成天想着如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所以除了工作上的业务往来,我很少花时间去结交朋友,以前的同学也被我渐渐疏远了,而在我最需要支持的时候,才突然发现,我的朋友少得可怜。 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我遇到了现在的他。他是我过去拒绝过的一个追求者。在我最低潮的时候,他热忱地鼓励我,无私地帮助我,终于让我相信,我是优秀的。经过反思之后的我换了一家公司从底层做起,我学会了尊重别人、重视别人,终于我赢得了大家的喜爱,我也从小职员做到了人力资源部经理,我的身边也拥有了一帮能开导我、帮助我的朋友。我的人脉存折在不断增值,我的事业也在不断上升。 心理诊断:职业枯竭产生的时候,有没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支持系统是至关重要的。职业枯竭的高发人群往往因工作过于投入而缺少生活中的朋友。当枯竭来临的时候,他们茫然四顾,才发现身边没有一个能支持自己的朋友。这个时候,需要重新建立自己的人脉系统。聪明OL维他命D ——自信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我大学的专业是计算机,志愿是父亲选的,他说这个专业现在热门,出来好找工作能挣大钱,虽然我真正的爱好是英语,但是性格软弱的我根本没想过要反抗,我规规矩矩地听从了。 我在学校里的学习成绩平平,相貌一般的我也没有人追求,就这样结束了平淡的大学生活。爸爸托关系让我到一家规模不小的电脑公司做软件设计。但当我拿着高到其他同学好几倍的薪水时,我并不开心。不知道为什么,我心里老是有一种奇怪的想法,我老是觉得自己早晚有一天会出一个大差错。现在想来,可能是因为我从小到大都不是一个出色的人,我习惯了普通平凡不引人注意的生活,现在突然比那些出类拔萃的同学赚得还多,我的心里总是有点怪怪的,好像这些都不是我应该得到的,好像我偷了别人的东西一样。我想我是因为自卑,况且我本身也不喜欢这份工作。想到未来我要继续拷贝这样的工作时,心中竟不寒而栗。对于工作,我根本感受不到同学们所说的热情、灵感,我似乎只是为了做而做,只是为了每个月不菲的薪酬,而这个薪酬却又令我不安。逐渐地,我对上班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恐惧,一想到那些密密麻麻的数字,心里就犯怵。后来,情况发展得更严重了,我对上班产生了极大的抗拒,我甚至故意让自己生病,以摆脱巨大的心理负担。 让我想到要换一份工作的是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的一位大学同学嫁了一个美国老公,并举办了中国式婚礼,知道我英语不错,同学请我去照顾他老公的几个亲戚。听着他们纯正的美国式英语,我一阵激动,那是一种涌动在内心中的极其迫切的感觉。兴奋的我用英语和他们交流着。回到家,我第一次觉得,我真正的工作应该在英语领域。可是,一想到自己学的是计算机专业,没有任何可以证明我英语过硬的证件,刚刚鼓起的勇气又被浇灭了。 然而,由兴趣引发的动力是极强的,再加上我对当时的工作越来越身心疲惫,我决定给自己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最终,一家公司看过我翻译的文件后,答应录用我。当老板拍着我的肩膀说“你的能力是你最好的证书”时,我的眼睛湿润了。 现在,我已经成了挑战性很强的同传翻译,在英语这片广袤的天空中,我可以尽情地展翅高飞。虽然困难在所难免,但我不怕,因为我选择了自己的最爱。 心理诊断:除了我们平常认为的“工作狂”,自我评价低者也容易陷入职业枯竭。因为自信心不足,所以在遇到挫折时很容易夸大它的分量,给自己巨大的压力,而压力大到自己无法承受,就开始出现职业枯竭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反应。
全国十三五规划明确全民参保计划,将在2020年前基本实现。全民参保是政策指向也是新的市场空间,无忧保坚定信念承担起企业的社会责任,努力做国家全民参保计划的践行者。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