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职场指南早报:据市妇联(上海)近期一项抽样调查显示:在1729名16至54岁的女性样本中,20至29岁年龄段的失业者占14.4%,30至39岁年龄段的失业者达25.4%。这群失业者对于能否找到工作不太乐观,仅有20%的人表示较有信心。针对这种现状,市妇联启动了“青年女性职业飞翔计划”,并首次推出“白领专场招聘”。在前天的招聘会现场,发现,女性“自缚手脚”的种种表现影响了她们顺利就业。 表现一:“稳定错觉” 计划经济时代的“铁饭碗”到如今似乎依旧有其“追捧者”。据市妇联的最新调查显示,工作的稳定性依然是大多数女性对工作的首要要求。 华师大行政管理专业的应届毕业生于海英,一大早就赶来招聘会现场。于海英坦言,对“进哪类单位”自己并不挑剔,对薪资的预期也不算高。但她同时强调:“希望是比较稳定的工作。”于海英的这个观点也得到了身边较多同伴的赞同。 采访中,多数应聘者对于“稳定”的解释更近似于“变动少,不用担心失去”。而正是这种“稳定错觉”导致了她们就业后的被动:缺乏心理准备,不重视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 表现二:“苦恋”专业 虽然女性在就业市场中整体优势并不明显,但调查显示,多数女性对职业类型、职业声望比男性更挑剔。在青年女性群体中,对所学专业的“苦恋”情结很明显地体现在求职意向中。 在招聘会现场遇到竺苓时,她正以一名业务员的身份替公司散发宣传资料。去年八月,竺苓毕业于上海大学法律系,如今就职于涵凯人才服务公司。很明显,当初主修的“知识产权”在这份工作中几乎派不上用场。看着眼前晃来晃去的应聘者,竺苓似乎回想起了“当初”,“我也想专业‘对口’啊,可实在太难了”。 “先找到一份工作,再作调整。”这是市妇女就业促进中心朱佩青的建议。“盲目的专业情结只能令自己陷入困境”,朱佩青指出,“都没试过,怎么知道不适合自己呢?” 表现三:惧怕创业 自我创业,这对大多数女性来讲似乎“望而生畏”。调查中的数据显示:即便在失业女性群体中,有自我创业意愿的比例依旧很低,仅占6.4%。 招聘会现场,仅有一个展台前始终冷冷清清,少人问津。市开业指导中心似乎成了整个会场中最“另类”的“大闲人”。据了解,惧怕创业的原因似乎还有不同:青年女性因缺乏社会、工作经验而对创业感到“心里没底”;年龄稍大的女性则认为启动资金、创业知识和技能捆住了自己的手脚。
全国十三五规划明确全民参保计划,将在2020年前基本实现。全民参保是政策指向也是新的市场空间,无忧保坚定信念承担起企业的社会责任,努力做国家全民参保计划的践行者。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