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职场指南早报:绩效指标是什么?很多企业的HR对这一概念存在很大的误区,从而导致考核出现失误。许多企业HR在进行绩效指标设计时,出言必称“量化”,然而将指标完全量化是不现实的,所谓量化也不是考核的根本目的,下面来总结以下绩效指标容易产生的误区。
1.指标和标准傻傻分不清
人力资源管理要明白绩效指标并不是考核的全部内容,在员工考核中,很大一部分工作是需要对“标准”进行考核的。我们日常的工作通常可以分为两类,一是项目性工作,即有时间限制、讲究明确的结果、完整独立的工作;二是程序性工作,即按照流程讲究效率、正确性的工作。对于项目型工作我们可以用指标考核,而流程性工作可以用标准考核。
有些岗位是“标准”+“指标”一起考核的,如:财务部经理的工作,票据审核出错率、帐务登记及时率等,是属于每天都必须完成的工作范畴,可以用相应的标准考核,而提交财务报告、筹款额等就是阶段性的工作,可以用指标来考核。
2.并不是所有的工作都能设计绩效指标
如果一些关键性指标,目前还没有经过科学的测量,没有管理数据做支撑,就只能用其它指标来代替,等到基础好的时候再设定具体的绩效指标。需要付出很大成本,管理代价很高的指标,也可以暂时不列入考核范围,因为这样做很容易陷入为考核而考核的窘境。如客户满意度指标,虽然是一个非常好的指标,但往往很难调查或得出不真实的数据,这时就可以放弃这个指标,用其他容易衡量的指标来代替,如客户投诉率或单位客户销售增长率等指标。同样的指标还有培训投资回报率等此类指标,因为要测算这类指标需要花费很大代价,而且得不偿失,这时就可以暂时不用或用其他指标来代替。
3.指标不是越多越好
许多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设计的指标众多,洋洋洒洒十多项,德勤能绩、工作习惯、劳动纪律甚至五讲四美三热爱样样俱全,而且每部分都占一定的权重。这样的指标看似详尽,能全面反映一个人的真实表现,实际上却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指标数量太多,不仅会使员工失去工作重点,而且容易滋生“无所谓”的不良心态。因此,在设计指标时要突出关键性,向重点倾斜。
另外,能用规章制度来检查的工作,就不需要另设考核指标。比如:员工违规违纪行为、迟到早退等,有相关制度进行处罚,再考核就造成双重惩罚。
4.不会变化的指标
有些企业的绩效指标往往几年下来都没有变化,一幅老面孔,这样的指标往往会跟不上变化,指标考核成了走形式。人力资源指标必须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市场的需求是什么,客户的要求是什么,必须在绩效指标中得到及时的体现。企业重点是什么,就应该考核什么;企业关注什么,就必须考核什么。当现实发生改变时,不仅指标要及时调整,评估标准、权重也可以随时调整,这样才能及时反映企业的经营重心。
人力资源把指标设计完成后一定要经过检查,这样才能避免执行过程中的推诿、走样、冲突,甚至不了了之的情况。检查内容主要包括:首先,指标有无相应资源支持,现实条件是否具备?许多企业喜欢定大指标,超前指标,动不动就冲击行业前三甲,结果往往是说起来激动人心,做起来无从下手,这必然导致指标执行无疾而终。
绩效指标的目的是为了激励员工的积极性,是人力资源管理中重要的一项,人力资源部门对此要有充分的认知,把握好工作重心。
买房,摇号,落户,孩子入学都受社保影响,无忧保作为业界领先的个体社保自助缴纳平台推出全国社保代缴服务,保你社保不断缴。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 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