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保网 0571-22931819

跳槽的理由那么多,你是为什么呢?

2018-11-10 08:00:02 无忧保

无忧保职场指南早报:有聚就有散,职场中也是如此,当一个人在某家公司工作一段时间,不管是主观还是客观,跳槽现象不可避免。但是做一件事情都有原因,你跳槽是因为不合适还是不适应呢?

  不适应或许是在成长

  如果你是一名职场新人,工作3年以内,在职业中产生了“不适感”,那么X职场要恭喜你,你正在成长。

  哈佛幸福课的老师泰勒·本·沙哈尔将人的成长分为三个区,他以运动举例,舒适区的运动量太少,达不到训练目标;拉伸区能让自己的肌肉拉伸,提升成绩;损伤区是过度训练,会导致身体受损无法恢复。他认为最好的成长既不是在舒适区,也不是在损伤区,而是在拉伸区,而在这个区域,一定是有轻微不适感的。

  从这个角度上说,“适应能力”越强的人,能找到的“适合”的职业选项越多。但很多人搞反了,他们希望通过找到一个“适合”的工作让自己“适应”,以至于“舒适区”越来越小,降低了自己的适应能力。而更好的策略是,提升自己的“适应能力”来扩大自己的舒适区,让自己拥有更多“适合”的选项,然后再选择其中“最适合的”。

  X职场认为如果总躲在自己的“舒适区”,是无法获得成长的。正如一些小病可以增加我们的免疫力,而一直生活在无菌实验室中的人,才是最危险的。

  从更大的范围看,生物也正是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法则中不断进化。你觉得达尔文进化论中的“适者”是“适合”的物种,还是“适应能力强”的物种?X职场认为后者比前者更重要。

  适合主义存在的风险

  只讲“适合”不讲“适应”的人,往往只要求职业适合他,却没有想过自己如何适应职业。他们往往是责任的逃避者;

  只讲“适合”不讲“适应”的人,往往没有看到适合也是有匹配程度的,而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你只能找到相对的适合,却永远无法达到绝对的适合;

  只讲“适合”不讲“适应”的人,往往是“静止的”、“固定化思维”的人,而看不到自己的特质和职业都是在不断发展的。他们认为:只要找到一个完美的对象,就可以“王子和公主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他们追求“门当户对”,却往往让自己陷入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中。

  在他们的内心中,往往有这样一些假设:

  这个世界上一定有一个跟我的特质绝对匹配的职业;

  我的特质(兴趣、能力、价值观)永远不会发生变化,职业也不会发生变化;

  找到这个职业就意味着成功、幸福,而且没有不适感;

  这个更能带给我成功和幸福的职业,我现在就有能力进入它;

  寻找这个职业的代价,小于适应现有职业的代价。

  仔细思考这五点假设,你会发现,它们都不是真的。尤其是在你的能力和资源都还不足的阶段,如果坚持寻找“最适合”,你会发现可能有以下的风险:

  你发现你找到的每个职业都不能100%匹配,于是你又陷入纠结中;

  你的能力太弱,再加上竞争激烈,你想要进入的公司和职业暂时还不想要你;

  即使进入了,你发现还是有很多你不适应的地方,你会再次感觉“不适合”;

  为了找到这个职业,你兜兜转转好几家公司,职业生涯没有积累;

  HR看到你经常换工作,感觉你不稳定,不敢聘用你。

  如果你能接受以上的风险和代价,并有你的解决之道,那就去寻找“最适合”的职业吧。毕竟,每个人都有权利和责任选择自己的路。

  适合还是适应需要考虑清楚

  要“适合”还是要“适应”,根本上取决于你跟社会环境、职业环境的权力对比,到底是你的力量强,还是环境的力量强。

  如果你在职业初期,缺少能力和资源,非名校非名企,不是富二代和官二代,主动“适应”“感觉”“不适合”的环境,比寻找“最适合”的工作要更重要。退一步讲,即使未来有一份“更适合”的工作,企业也愿意交给那些更有“适应力”的人,而不是遇到挑战就退缩和逃避的人。

  X职场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1.为追求幸福而离开,而不是逃避痛苦而离开。不要因为现有工作“不适合”而离开,而要因为找到了“更适合”的工作而离开,前提是对那个“更适合”的工作做更充分的了解。

  2.制定拉伸区的目标,而非焦虑区的目标。适应往往是循序渐进的,而不是突变的。很多人因为“不适合”而跳槽往往是因为给自己制定的目标过高,而环境又无法达到。比如一年内升职,两年赚够百万等等。通过了解

  3.寻求导师、伙伴的支持。很多时候我们不是压力太大,而是支持太少;很多时候不是支持太少,而是我们从不主动寻求支持。当你在一个行业有了一定的经验,想要追求更高进步的时候,可以来找我们,我们会为你提供帮助(QQ1121166797)。

买房,摇号,落户,孩子入学都受社保影响,无忧保作为业界领先的个体社保自助缴纳平台推出全国社保代缴服务,保你社保不断缴。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

个人社保网 全国统一客服专线: 0571-22931819

//staticpc.shebao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