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劳工保障早报:案情回顾:企业未兑现招聘承诺引纠纷
2005年2月,小李突然看到某外资企业登出了一则招聘广告,广告中写道:“本单位录用的员工将送到国外培训半年至一年”。小李毅然辞去原来的工作,顺利地进了新单位。加入新单位的小李对工作充满希望,想通过积极的工作得到重视,及早得到出国的机会。但是一年过去了,出国培训的事情依然没有动静,也没有听说哪位同事出国培训了。小李找到单位负责人理论,单位应当履行在招聘广告中的承诺。单位负责人当面答应小李一定会考虑。
几天过去后,单位还是没有动静,小李觉得自己两次出国都没有成功,用人单位实在欺人太甚,明明写好的条件单位却没有给予兑现,严重侵犯了自己的合法利益。
某区劳动仲裁委员会受理了此案。单位在其应诉书中声称,单位与小李的劳动合同中并没有规定单位具有送小李出国培训的条款,因此单位没有此项义务,招聘广告中的条件并没有写进劳动合同中,因此并没有法律效力。
仲裁裁决:招聘广告承诺无法律效力
小李与某公司的劳动合同并没有规定公司应当承担送小李出国培训的机会,因此公司没有此项义务。招聘广告中的承诺,因为没有写进劳动合同中,因此不具备法律效力,驳回小李提出单位应当履行“招聘广告”中规定的义务的请求。
律师说法:招聘广告是否有法律约束力
1、从法律的角度来说,案例上所提到的企业将招聘广告作为企业自我宣传和吸引人才的手段,而不是员工与公司之间履行的劳动合同中的条款内容,因此,仲裁判决小李败诉。
2、从企业形象和诚信角度来讲,企业既然通过强调海外培训发展的方式招到了员工,那就应该实现承诺,否则只会使员工失去对企业的信心和忠诚度,从而严重影响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效率等,最终还是无利于企业的发展。
3、培训对于企业和员工来说都只是手段而非目的,如果员工单纯以培训为目的加入企业,而忽视自身的绩效和对企业的贡献,这无疑和企业的发展目标背道而驰,所以企业在决定打“海外培训”的招牌吸引人才时应谨慎考虑,毕竟企业是请员工来工作,而不是来“镀金”的。
4、同时,也要建议员工在选择新工作时,应结合公司和个人的实际情况,综合长远地考虑自己职业发展规划,一个好的企业会以实际行动从各个方面关心员工的成长。
本案中,招聘广告一般视为“要约邀请”。因要约邀请只是作出希望别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无论对于发出邀请人还是接受邀请人,都没有约束力,故广告中所述“本单位录用的员工将送到国外培训半年至一年”没有法律效力,除非该招聘广告包含了劳动合同中的主要条款信息,具备了“要约”条件,则劳动者可通过司法机关维权。
劳动合同主体———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均应本着诚实信用原则缔结劳动合同,包括用人单位应诚实地发布招聘信息。我公司会对不同职位选择不同的媒体发布招聘广告,但均会遵守诚实信用原则,正确介绍公司信息与职位信息。因即使以夸张或不实信息吸引了所需人才,终会因事实与其期望不符而造成不愉快合作或对方的离开,反而造成更大成本。
该案还反映了由于劳动合同中没有引入“缔约过失责任制度”而给劳动者带来的困扰。如劳动合同中引入“缔约过失责任”,则本案中的用人单位应因发布不实信息而被追究缔约过失责任。同样,由于劳动者未遵守“诚实信用原则”而造成用人单位损失,用人单位同样可能无法依据适合的法律追究劳动者责任。如提供虚假证件或个人信息而使用人单位承担连带责任;再如劳动者借助单位资源成功办理上海市人才引进后,却不遵守承诺,立即跳槽。
无忧保遵循市场规则,响应政策号召,努力充当个体社保强力推手,解决个体用户社保及公积金咨询、缴纳、转移、手续代办等需求,并做好代理商招募、选拔和运营工作,发挥企业应有的社会责任,保障个体社保权益,努力实现让人人拥有安定的未来的使命。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