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保网 0571-22931819

“社保”通知有钱未领 电信诈骗又出新花样 - 社保案例

2017-03-22 08:00:01 无忧保
【导读】:  “社保管理中心通知:你好!你有一份补助金尚未领取,请及时办理领取!领取电话:13974540275 陈艺新。”如果近期您收到以社保管理中心名义发来类似这样内容的短信,那么您要小心了,这正是不法分子精心设计的一场骗局! (手机中收到的“社保”诈骗信息) “社保管理中心通知:你好!你有一份补助金尚未领取,请及时办理领取!领取电话:13974540275 陈艺新。”如果近期您收到以社保管理中心名义发来类似这样内容的短信,那么您要小心了,这正是不法分子精心设计的一场骗局! 步骤一:骗子冒充社保中心以短信或电话联系受害者 3月4日,笔者手机中收到这样一条短信:“社保管理中心通知:你好!你有一份补助金尚未领取,请及时办理领取!领取电话:13974540275 陈艺新。”随即,笔者拨通了“陈艺新”的电话:“这里是怀化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请问有什么事情。”电话接通后,操普通话口音的年轻男子称该中心正在开展社保补助金申领业务,让笔者报上名字及身份证号,以便查询补助金情况。笔者随意编了个假名字及假身份证号,对方让稍等片刻,称需要通过电脑查询。半分钟不到,对方即有了回应:“已经查到您有2080元社保补助金未领取,您的个人编号是23012,具体事宜请您根据此编号先与财政局联系。”该男子告诉了一个手机,称是财政局电话。 步骤二:冒充财政局工作人员要求受害者上银行操作 随即,笔者拨通了“财政局”电话,对方“得知”是询问补助金,上来就称:由于此前一直联系不上本人,这笔费用已被临时保存在“国库银行”,今天恰好是最后发放的日期,让笔者提供一个银行卡的账号。 得到账号后,对方又询问该银行卡是否为新办理,是否开卡使用过。获悉是旧卡,卡里还有余额,对方让笔者到任意银行的ATM机后,再与他们联系。笔者质疑为何要上银行,对方解释,只有户主亲自操作,才能与“国库银行”联网拿到补助金。 步骤三:有一定金额的银行卡方能“取钱” 笔者来到ATM机前,再次拨通“财政局”电话,按照对方指示,输入密码进入主界面,对方询问卡内余额,得知仅80元时,对方道:“难怪看不到信息,余额必须在1000元以上“国库银行”数据库才能显示信息”,并建议换卡或存钱后再试。一分钟后,笔者假意告之已换卡,内有1400元余额后,对方立即称“国库银行”已查到此张卡信息,可进行操作。 接着,男子要求笔者点击AMT转账按钮,按照其指示输入了一串数字,连输两遍无误之后,界面跳出转入金额框,男子又报了一个与卡内余额一样的数字让笔者输入并确认。“你们不是要反补助金给我的吗?怎么现在变成我反而要转给你钱了?”面对笔者质问,男子称如放弃这次操作,以后将无法领取这笔费用,随即挂断电话。 社保部门:不会以短信或电话通知个人领取补助金 “我们从未通过手机短信通知市民领取补助金。”笔者拨通怀化市人力和社会保障局办公电话,一工作人员告知,春节过后,他们已接到不少市民关于类似信息的咨询电话。工作人员表示,社保部门发放养老金或补助金时,不会以短信或电话的形式通知个人。即使发放其他补贴,也是通过银行直接转账,或通过单位划拨,不会直接由社保部门发短信通知。 检察机关提醒:遇到涉及钱财、账户和密码的来电坚持“三不”,即不回复短信、不拨打电话、不提供资料 近年来,电信诈骗手段花样翻新、层出不穷,且隐蔽性极强,不明真相的市民极易上当受骗。对此,鹤城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提醒市民:对于涉及钱财、账户和密码的来电都要提高警惕,不轻易回复此类短信,不拨打短信中留下的咨询电话,不要提供身份证号码、银行卡账户、密码等任何个人信息。电信诈骗万变不离其宗,最后一步肯定是到自动存取款机(ATM)上进行转账,所以到了自动存取款机前一定要多个心眼,不要随意转账,更不能泄露自己的银行账户和密码。一旦遇到这样的情况,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尽快与家人商量,或者直接拨打报警电话“110”进行咨询,避免受骗上当。 附:最新电信诈骗作案手法和方式 1.冒充公检法等政法人员以受害人涉嫌犯罪为由要求将资金转入安全账户实施诈骗; 2.虚假商品交易诈骗,如网上代买水货手机、火车票,或者加盟合作等; 3.以购车购房退税退费为由实施诈骗; 4.建立钓鱼网站,待受害人登录后盗取电子口令卡密码及交易密码,或者使受害人机器中毒待其网银操作时修改交易代码进而实施诈骗; 5.利用木马盗取他人QQ号并登录,冒充本人聊天或视频骗其亲朋好友汇款; 6.以提供股票、彩票准确预测为诱饵实施诈骗; 7.以提醒受害人升级银行卡密码保护或网银U盾升级实施诈骗; 8.冒充子女或熟人以出事(如车祸、嫖娼被抓等)为由骗受害人汇款; 9.以受害人中奖为由要求先行支付领奖手续费实施诈骗 10.以提供无抵押贷款为由实施诈骗; 11.以短信提醒受害人信用卡异常消费的方式实施诈骗; 12.以网上招工、交友、代孕、办证等为由实施诈骗。

标签:   诈骗社保案例社保案社保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

个人社保网 全国统一客服专线: 0571-22931819

//staticpc.shebao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