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保网 0571-22931819

车险骗保的潜规则

2017-11-04 08:00:02 无忧保

  无忧保早报:无忧保隶属杭州今元嘉和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是业界权威的个体社保自助缴纳平台,为个体用户提供专业的社保和公积金在线缴纳服务,全面开启中国个体社保自由缴时代。

    海淀法院刑一庭法官覃波对本刊小编表示,车险诈骗犯罪案件大都是经过合谋的结伙犯罪,犯案人数多在2人以上,共同犯罪率较高。汽修从业人员及亲友帮忙犯案比重大。

    他说,这与车险理赔主体、对象、内容及牵涉的部门、环节、程序的特殊性紧密相关。因为大多数车险理赔,特别是金额较大的案件,多为双方事故或多方事故,涉及多方利益,而且需要经过报案、勘验、定损、修理、理赔等多个环节,一个人很难完成整个骗保行为,需要与相关人员结伙实施。

    覃波向本刊小编介绍了该院审结的一起案件。

    某保险公司北京分公司接到一份报险理赔申请,并给对方办理了相应的理赔事宜,然而,其工作人员在整理案卷时发现,这一理赔案件存在诸多疑点,怀疑报险理赔人有诈骗保险金的嫌疑,遂向公安机关报案。随着公安机关的调查,事实真相终于浮出水面。北京某投资公司与某汽修公司一直有合作关系,该公司的车辆若有问题,便会送往这家汽修公司维修。该投资公司的工作人员文某(化名)像往常一样,将一辆有划痕及安全气囊报警问题的奔驰车送往该维修公司进行维修。

    文某后来作证时称,萧某(化名)让他把车放到修理厂就不用管了,当时也没有说具体修理费的事。过了几天,萧某说,单位的奔驰车修理费可以走保险,不用单位出一分钱,但需要单位出一些证明和介绍信。文某想不用单位出钱,就同意了。

    后来,萧某派来一名男子,拿着一份打印好的证明和维权委托书来找文某,让其盖章。文某称,授权委托书和证明是写给某保险公司的,授权书大致内容是授权王某人代其单位办理奔驰车事故处理和维护事项。证明书的大致内容是证明王某是其单位的员工,然而,文某并不认识王某。

    根据该公司向法院提供的证据,这辆奔驰车在送往该汽修厂之前就已经在保险公司投保,为什么该公司不直接向保险公司报案并申请理赔,而要如此大费周章呢?

    事后,据该公司工作人员称,这辆奔驰车此前曾经出过两次事故,由于工作繁忙,并没有找保险公司理赔,而是一并送往这家汽修厂进行维修。但是,这一解释并没有得到法院支持。

    那么,萧某到底想出了什么“好办法”来让保险公司买单呢?

    原来,萧某找来下属,将车带到某一偏僻的地界,“找个地方做个小事故”。然而,事情的发展往往出人意料。这一事故“一不小心撞大了”,奔驰车的气囊在这一“做事故”的过程中爆了出来。

    几名被告“灵机一动”,找来两个人冒充肇事司机,将车开到另一地点,摆好姿势,拨打电话报警,并教两名“肇事司机”如何向交警解释事情经过。后来,交警开出事故单,并认定奔驰车负全责。

    萧某事后回忆说,奔驰车所投保的保险公司来拍照,觉得这个事故可能有问题。后来,萧某带着其下属找来的两名司机去该保险公司做笔录。

    在去做笔录前,萧某让其中一人冒充投资公司新来的司机,谎称是车队领导派他去送人的,回来时自己开车出的事故。同时,萧某还以修车方便为由让投资公司出具假证明,证明冒充者是该公司的司机。保险公司对此进行了理赔,并把钱打到了投资公司账上,投资公司又将这笔钱打到了汽修公司。

    几名被告本来以为这一系列的“事故”做得天衣无缝,却还是被保险公司看出了其中的端倪,报案后经过调查,真相大白。

    覃波发现,在该院受理的车险诈骗案件当中,汽车修理从业人员,包括修理厂老板、经理和员工等,是车险诈骗犯罪的最主要犯案人群,在55名被告人中有24人,占43.64%;28件案件中有17件均有此类人员参与,涉案比重达60.71%。

    “拼缝”的秘密

    在上述案件中,小编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涉案投资公司相关工作人员称,涉案奔驰车在“假事故”前曾出过两次事故,原事故损失金额为人民币2万余元,后被告等人在其公司不知情的情况下制造事故扩大车辆损失,扩大损失金额为人民币3万余元。

    虽然这一证词仍存争议,其真实性也无从考察,但这反映出了目前不可忽视的一个现象:“拼缝”。

    覃波说,实际上,车主大都只是为了省钱,把车辆现有毁损部件修理好即可。利用保险理赔程序,通过造假,使保险赔偿金高于实际修车费用,在给客户修车的同时,赚取中间的差价,即俗称的“拼缝”才是居间人员真正目的。

    他说,甚至有时车主最初并不想或不会造假骗保修车,反而是这些“拼缝”人员引诱或教唆,才产生合谋骗保的犯意。因此,这种“拼缝”动机是当前车险诈骗案件高发的最大诱因。

    他发现,在审理的55名被告人中,怀有此种动机的有27人,占近50%。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修理厂经营者虚增维修项目和报价,压低维修成本,赚取维修差价;修理厂职员为增加维修收入,提升业绩,赚取绩效提成;保险经营者经协商,给修理厂增加保险维修项目及额度,赚取修理厂额外返点;保险从业人员与维修人员合谋,虚增维修费用,赚取个人回扣。

    覃波说,车险诈骗犯罪案件中,骗保险差价的“拼缝”人员比例很高,且绝大部分都有修理厂人员参与。此类人员一方面对车辆保险理赔流程、手续较为熟悉,另一方面对车辆构造、维修及配件价格也熟知,并了解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办事规律和心理。因此,他们实施的车险诈骗活动作案手法相对隐蔽,具有一定反侦查性,且带有较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例如,选择的制造事故地点一般较为偏僻、没有监控或摄像头、不易被人发现;选择的作案时间多为夜间或清晨;制造的事故类型与车损部位、要更换的部件相吻合;维修后的车辆和部件表面完好,不易被察觉。

    同时,“拼缝”人员作案对车辆也有一定选择。覃波说,奔驰、奥迪、本田雅阁等高中档轿车常成为他们热衷的对象。因为这些车辆的配件和维修价格一般都较高,仿冒的次品配件也较多,赚取差价容易,获利较多。值得注意的是,犯案人一般都选择一辆高档车与一辆低档车制造相撞事故,双方都是高档车相撞的事故较少。而且制造高档车追尾低档车,高档车负全责的假事故居多,占制造相撞事故案件的85%以上,目的是为了用高档车的保险修车,因为其保险项目较多,保险额度和获赔率较高。

    海淀法院还发现,在专门为骗保险差价的“拼缝”案件中,作案车辆一般都在同一修理厂报修车辆,或是由同一修理厂或同一居间介绍人联系的车辆,而且不少案件的涉案车辆在一年内有多次出险记录。一车多次出险或有修车人员参与成为许多车险诈骗案件常见疑点。

    如上述案例中,被告制造事故时,就选择了一辆酷派与涉案车辆奔驰相撞,并虚构事实,令交警认定奔驰车负全责。

  无忧保通过中国人社部认证许可,拥有完善的资金监管体系,并采用业界领先的SaaS模式+云计算加密技术,保障用户信息安全。无忧保关心每个个体对安定美好生活的追求,基于微信端便捷操作,满足个体社保缴纳需要。

标签: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

个人社保网 全国统一客服专线: 0571-22931819

//staticpc.shebao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