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一篇文章题为《三十年后谁养你》席卷了网络和纸介媒体。文章的一开头就提出了“三十年后谁养你”这样一个问题。
文章提出,若干年后,我们不可能让一个年青人养近4个老人,我们的退休生活不仅要使得自己活着,而且还要有尊严的活着。
然而,文章虽然引起了阅读者的很大感触,但今天依旧有很多人(包括当时的读者)并不是十分看重30年后的生活会是怎样。
可是问题在于,无论我们今天个人的实力如何,我们真的能回避三十年后的生活到底会是怎样一种生活这样的问题吗?
要想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必须知道我们今天的社会进程对我们今后的影响。
一、社会保障体系下的养老金制度是我们的未来吗?
当人们被触及今后的养老问题时,多数人脱离不了这样一个回答:我已经上了社保了。
事实上,很多人并不了解什么是社保养老,以为社保养老就是自己以后的退休交给国家,自己不用操心了。而更多的人更不了解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整体上依然处在一个变革的层面。而这种变革,对于我们未来的社保养老将会带来无数的变数,这将使三十年后的一切生活都变得扑朔迷离。
1、从传销结构看社会保障运作模式
社保是社会保障体系的简称,简而言之是依靠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共同建立起来的一个类似互助会形势的体系,包括养老险、医疗险、失业险,俗称三险,现在多了工伤险和生育险。所有保险中,养老险最最关键。
如果说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职工的退休是由单位和国家包下来的,那么到八十年代末提出、九十年代初开始实施,我国逐步展开和建设养老保险制度后,国家已经明确地将进入退休年龄的职工推进社会保障体系里的养老给付行列中来。
社会保障的主要模式有两种,而我们国家采用的是现收现付的模式,这一模式由在职职工承担已退休职工的社会保障成本,也就是年轻的劳动者承担退休者的养老金成本。这一模式的特点就是退休者的养老金是直接来自这一时期缴纳养老金的年轻职工。
问题在于,已退休老职工和新养老制度实施前参加工作的职工都没有个人账户的积累,那么他们的养老金从何而来?
在当前我国养老保险缺乏雄厚资金积累的情况下,这个任务顺理成章地落到了在职职工肩上。
如何理解社会保障,这里我们不用官方的理论去诠释它的章程细节,而是用一种大家熟悉的传销模式来诠释其运作方式。
举个让人不太爽的例子,大家都知道,传销金字塔的最高层往往是利益的受益者,最低层往往是利益的投入者。所以在社保的金字塔中,退休的老人成为塔尖,而新进入社会工作的年青人则是塔的基础。
当初步进入传销金字塔的人经过发展最终站在了塔尖时,意味着第一批进入者开始受益。而这种利益呈现正面影响鼓舞着后来者的加入,使得金字塔下面的基础越来越庞大。塔尖的人最终逝去,而新生代不断加入,运作如此循环下去。社保也是如此,社保急需要发展我们的子女们成为下线,才能支付上线的利益需要,所不同的是,这里表现的只有纳费,没有商品和服务。
但是,如果问题发生逆转了会怎样?如果基座小于塔尖,也就是呈现倒金字塔结构的时候,这个体系会怎样?
答案只有一个——崩溃!
2、计划生育政策是蚕食养老金的元凶!
现收现付的社会保障体系,要求一个必须的前提就是这个国家要有年轻的人口结构。但是,很早以前就有大量的官方新闻告知我们国家实际上已经进入了老年化社会。可以想象的到,80年代和90年代出生的一胎者成为今后十年二十年社会的劳动者时,就社会保障而言,一个年青人面对四个老年人,他们将承担起怎样的负担来赡养我们未来的养老金?
从官方的一组数据可以看到,包括4000多万已退休人员在内,我国上年末的参保人数只有1.6亿多人,仅占城镇人口的30%左右,不及劳动力人口的15%,覆盖率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更值得注意的是,在覆盖的城镇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职工中,参保人数2001年以来的平均增速为4.04%,也已低于离退休职工人数的平均增速6.64%。如去年缴费职工12242万名,领取养老金的人数达41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