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职场指南早报:OKR是绩效管理中的重要手段,侧重于如何更有效率地完成目标,这个目标根据个人能力差异可以个性化定制,简而言之,OKR指的是“我要做”,正因为如此,很多人力资源管理者认为KPI这种“要我做”的思维不如OKR这种“我要做”的思维更令人接受。
近几年,人力资源管理工具一直经历着争相传送、大干快上、浅尝辄止、偃旗息鼓,这四个过程。而OKR,似乎也在经历着大干快上转变为浅尝辄止过程。
我们的考核土壤并不成熟
为什么不管是KPI、BSC,还是OKR,似乎只要一进入到中国的企业,总是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呢?
有人说这是中西文化的差异,但任何事情的差异一旦被缀之以“文化差异”之名,便镶嵌上了万能的理由,从而具备了强烈的排他性。
其实,不管是KPI还是BSC,亦或是OKR,他们都诞生在充分竞争、市场成熟、规范有序的美国市场;而我们现在的国内市场,正在经历着跑马、圈地、取势井喷式增长。
举个简单的例子,因为业务发展的需要,人力资源管理者上个月刚定好的考核指标,今天下午一个会议就全部推翻重新再来,而等到下个月同一个时间,依然会推翻今天下午做的这个决定,这样的考核能顺利的做下去么?
再加上很多企业在基础管理缺失下,以经营思维行管理之事,一味追求速成,最终导致了KPI、BSC、OKR、这些全球享有盛誉的管理思想和工具,在中国的推行果“惨不忍睹”。
这里也不得不吐槽一下极少数的人力资源管理者,他们似乎只对新的管理工具感兴趣,他们始终坚信新的工具一定能旧的难题,所以有了BSC就忘记KPI,有了OKR就忘记BSC。他们一直想做时代的弄潮儿,却永远无法掌握考核的要义。
为什么OKR只有名头却没有掌声
在市场中,OKR的名头却非常响亮,听起来似乎要勇夺KPI的接力棒,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者,我们问一下自己,你所了解有哪些企业正在普及OKR?恐怕能说出3-5家已经非常难得了吧。
为何像BAT、华为、联想、海尔等优质的高科技公司都没有普及OKR呢,是他们不知道OKR么?
答案显然并不是,那些优质的企业都没有普及OKR,有一重要的原因就是:OKR的评价结果不和个人利益直接挂钩。
谁都知道,衡量一家公司好不好,最重要的指标是业绩;衡量一个人的价值,最重要的指标是绩效考核的结果。这两者都和金钱有关,但现在OKR却告诉你不能和金钱相挂钩。业绩做的好不好与我们的的收入都没什么影响,那请问老板图啥?员工图啥?
你说OKR是强调“我想做什么”,而并不是“公司想让我做什么?”,那么请问以大部分员工就算奖励了积极性也不一定高的前提下,凭什么你就有信心他们能在不被激励的情况下能大放光彩?
然后OKR又说,要随时保持和自己上级保持有效沟通,那么请问,连平常最常规的绩效面谈都做不好的团队,你让他们随时对OKR进行面谈,你觉得现实吗?
美国管理思想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认为,管理就是在效率与人性之间作选择。
好的,OKR的选择很直接,就是抛弃人性那一面,选择效率方面做文章,那么OKR真的能给我带来高效率吗?
OKR的要求几乎所有企业都做不到
企者,人在上,不在则止。
这是古人的智慧,也在启示着脱离了人性去谈OKR,基本就是扯淡。
我们都知道老板们是一群“结果型动物”。他们创办企业的目的,首先就是为了盈利,有了盈利再谈其他,这是企业这一商业组织之所以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对企业的拥有者而言,赚钱永远摆在第一位。
所以他们会把目标一步步分下去,团队的完成团队目标,个人的完成个人目标,这是一个由上至下的目标推进与完成的过程。
OKR强调的是:重心则放在过程中,要包容试错、要包容过程调整,要包容结果和过程之间的互动,目标的形成不能是领导提出来的,是一线员工参与并与上级共同确定目标,是由下而上主导的。
这看起来好像很有道理,但是这中间埋了一颗效率的炸弹。
中国企业首要关心的问题从来都是如何提升企业运转效率,更加高效地盈利。
OKR要强调过程,调整过程,允许试错,这势必会影响完成工作目标,调整的正确还好说,调整岔了,不仅目标完成受影响,而z且还会降低原有的效率。
另外,如果你和一枚新员工大谈工作改善,流程改善,公司改善,马云知道了,肯定一巴掌呼过来。马云曾经说,员工进入公司前三年,别跟我谈战略和改善,谁谈开除谁。任正非的观点也类似,员工最重要的还是要做好本职工作,三年内新员工对企业没有任何的理解,怎么可能提出合乎实际的建议?
我们设想一下,如果真的大面积使用OKR,都需要高水平的人力资源管理者操作支撑,而我们身边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当中,懂得绩效的人就很少,彻底搞明白OKR的人就几乎没有,OKR到底在什么时候能产生它应有的能量,似乎谁都回答不了这个问题。
OKR更像是宗教,Google也只是使用了一部分
OKR更像是宗教,信仰他的人不管OKR有什么问题,都会坚定不移的实施下去。
OKR对管理者提出的着实太高了,OKR必须是确保目标充分沟通的方法,需要公开透明,自下而上,目标对齐,且需要目标执行的透明和可跟踪。
当年你们做KPI的时候都做不到,凭什么说做OKR的时候就能做到?
有不少企业的管理者认为,只要自己用上了OKR,那么自己的员工就能和google的员工一样优秀。这句话并不是句冷笑话,是事实存在的现象,还有管理者认为,谷歌就是靠着OKR在考核员工的。
在《重新定义团队》一书中,作者明确指出,OKR与绩效考核并非替代的关系,OKR的结果是绩效考核的参考项之一。
同样的,Facebook也没有强制要求全公司上下执行OKR,只是在工具上是支持订OKR的,大多数团队都不使用专用OKR工具来管理目标,所以说到底,目前的OKR还是个小众的工具。根本没有其他网络上鼓吹的功能强大。
连谷歌如此创新且管理基础扎实的企业,也只是把OKR当做绩效考核的工具之一,更别谈其他企业了。
OKR并非一无是处,它有更适合的领域
综上所述,OKR本身就有着不少的缺陷与问题,要让OKR完全发挥出它应有的能量,我想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 部门小团队内操作
2. 部门没有什么业绩压力
3. 部门内部成员高度配合与自律
如果这三者条件都不满足,那些想用OKR来替代KPI的人力资源管理者们,你们醒醒吧,OKR只是和我们开了个冷笑话,我们还是先踏踏实实把KPI做好吧。
买房,摇号,落户,孩子入学都受社保影响,无忧保作为业界领先的个体社保自助缴纳平台推出全国社保代缴服务,保你社保不断缴。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