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劳工保障早报:案情介绍:从原公司离职遭索要违约金
中日合资的某广告艺术公司主要从事广告制作、室内外装饰、承办国内外展览等业务,黄某于1991年5月1日应聘到该公司主持市场部工作,并签订了4年期的劳动合同。公司为其配置了传呼机,出资送其参加汽车驾驶培训,并提供大发汽车一部供其使用。1992年8月,公司又送黄某到日本培训3个月,当时签订了培训协议。
该协议规定:由甲方出资培训乙方,培训期满后,乙方在2年内不得辞职或擅自离职,否则,甲方有权要求偿付培训费。
黄某回国后为公司仅服务了一年,便辞职到另一家广告公司担任副总经理职务;公司多次与黄某通过各种途径接触,但他始终回避违约责任问题,交接工作也未积极配合,致使公司多种业务工作陷入混乱,使工作处于被动状态。针对黄某的表现,公司于1995年1月20日做出决定,撤消黄某部门经理职务,要求黄某按照劳动合同第七条“乙方擅自离职,应赔偿甲方的经济损失,数额为当月本企业平均实得工资”的规定向公司交赔偿金720元退还传呼机、大发汽车,并办理交接手续。另外,还要按培训协议赔偿培训费6000元。
黄某接到有关决定后,仍不办理交接手续也不承担赔偿责任。公司遂向劳资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诉。
仲裁裁决:员工擅自离职属违约应支付违约金
劳资争议仲裁委员会认为,本案中当事人双方签订了合法、有效的劳动合同,又达成了培训协议,明确了双方的责、权、利,双方理应自觉按协议、合同履行。被诉方视劳动合同为儿戏,随意离开,是一种严重违约的行为,理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经劳资争议仲裁委员会调解,双方达成如下协议:
黄某向公司赔偿培训费6000元,违约金720元;
黄某退还传呼机、大发汽车等办公用品;
黄某主动配合企业将未了结业务事宜交接清楚。
律师说法:员工可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本案是一起典型的外企职员违反劳动合同,擅自离职引起的关于承担违约责任的劳资争议案例。
劳动合同一经签订,即具有法律效力并对双方产生约束力,必须认真履行。提前终止合同,也就是解除合同必须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对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共有三种:
在法定的特殊情形下,劳动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在其他大多数情况下,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
本案中,黄某并未依法定程序解除劳动合同,而是擅自离职不辞而别,显然违反了有关规定,是一种违约行为,应按照规定向用人单位赔偿损失。《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第四条规定了劳动者违反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解除劳动合同,对用人单位造成损失时,劳动者应赔偿用人单位的损失。仲裁机构按照劳动合同与培训协议,责令黄某赔偿公司6720元,这个数额黄某尚能承受。在许多实际案例中,由于某些关键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的“跳槽”,导致企业的重大经济损失。因此,“跳槽者”被裁决承担巨额赔偿,往往使“跳槽者”倾家荡产也难以偿付。
无忧保遵循市场规则,响应政策号召,努力充当个体社保强力推手,解决个体用户社保及公积金咨询、缴纳、转移、手续代办等需求,并做好代理商招募、选拔和运营工作,发挥企业应有的社会责任,保障个体社保权益,努力实现让人人拥有安定的未来的使命。
小编有话说:谢谢这么优秀的你来看文章,有什么想对小编说的尽管来吧,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疑问,欢迎吐槽,社保生态圈群:248069515
标签: 员工离职劳动合同解除劳动合同解除劳动员工离职解除劳动合同解除劳动劳动合同解除劳动合同离职员工解除劳动劳动合同解除劳动合同员工解除劳动离职劳动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