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忠社保并轨需要自下而上的参与


随着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构建更加公平可持续的
社保体系
社保
并轨成为了厘清公平可持续的主要维度。最近有消息称
养老金
并轨重在转机制 而非降待遇。这与日前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指出从统账结合、建立职业年金等五方面推进
养老保险
双轨制改革一脉相承。
目前决策层推进养老金双轨制改革 源自经济增长不确定性持续收窄政府财政收入 加之近年来各级政府聚敛了巨额债务风险 因此把体制内群体的社保推向市场 剥离政府对体制内人员养老金的财政信用担保已为当务之急。针对目前体制内养老金替代率高达90%左右 而2011年企业职保替代率仅为42.9%之反差 社会对“重在转机制 而非降待遇”的社保并轨思路较为忧虑。
诚然 人们的担忧不无道理。花钱未必能买到机制 典型的如近年来多地的公车改革 其结果就是钱花了但未形成良性机制。然而 从博弈论角度 “花钱买机制” 确实是必要的合作博弈路径。目前机关
事业单位的退休制度 牵涉到上亿强势利益群体利益 不出现妥协式合作博弈 改革将举步维艰;何况 目前普通居民在
社保改革上几乎为被动接受方 如强制五险使其缺少用脚投票的权利 更甭说用手投票了。
其实 花钱买机制可权作是一种跨期对冲交易 而非政府财力不济下的甩包袱。为体制内群体提高现期待遇和设立保障未来收入不降低的机制 是以把体制内群体纳入市场化
社保体系为对价的 这实际上把体制内群体与普通居民统一纳入了市场化
社保体系中 共担对未来风险 进而使其由改革阻力变成未来改革的积极促成因素 让未来的社保体系改革更接地气。同时 这将为构建公私边界清晰的社保体系提供可能 即政府向所有居民提供免于生存恐慌的基础性
养老保险 并使职保等进一步市场化、专业化运作 摆脱目前官办商营之激励扭曲。此外 目前对体制内群体提供的90%左右的养老金替代率 是以政府财政甚至政府挪用职工统筹账户资金为代价的 而为体制内群体提供补偿机制 将有助于缓解纳税人的税费负担。
当然 要使其不陷入花钱买不来机制之陷阱 就必须转换改革思路和方法 推进开门式改革 并把社保改革的目标明确为构建公私边界清晰的社保体系上 发挥居民的首创精神。这首先就是要在社保并轨制改革中履行开门参与式改革的博弈平台 让居民参与到改革方案的设计中 以借市场主体的自利博弈构建合理合法的新社保体系 而非是相关部委等自上而下地强制推出所谓的“
延迟退休年龄和延迟领退休金的方案;其次 政府需向全体居民构建
基础养老金等公共服务体系 以为居民提供免于生存恐慌的自由 消除公共负外部性风险 并通过出售国有资产和财政补贴等弥补国企等对职工的历史欠费;再次 在社保体系中通过立法明确政府与市场、社会的边界 构建基于程序正义和维护公平交易的商业社保运营秩序。
总而言之 政府只要构建了基于全民的基础性
养老金制度 呵护了居民免于生存恐慌的自由和弥补社保历史欠费等 就护卫了社会稳定的底线 至于即将重塑的职保体系等 市场完全可基于自身演绎路径加以完善。何况 政府的基础性公共养老金体系体现的是公平 而职保等商业化社保体系所承担的才是可持续命题。
(据《21世纪经济报道》)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